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比较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基本上是一种口语文化。成人文化则是建立在成年人规定的价值、理念和标准之上的,是一种文字性的、抽象的文化。口语文化是通过声音和具体形象来表达的,声音具有直接地生理地刺入身体和感觉的功能,因此口语文化的感觉方式迥异于书面文化,它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动用所有的感官来知觉,属于一种视觉、听觉和动觉思维的方式。而成人文化则属于一种书面文化。书面文化以抽象性的词语符号来代替事物,走一条…  相似文献   

2.
成人拥有自己的童年经验,但这经验并不能直接促成成人对儿童此在经验的理解,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到儿童此在的童年体验当中,同时要认识到不可能从生命建构上反客为主,成为儿童童年的所有者这一现实。在这一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成人的童年与儿童的童年存在着不同的对话方式——零对话、成人主导的对话、相互理解的对话,而不同的对话方式带来的教育生态和成长结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从儿童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幼儿园课程,发现当前幼儿园课程明显脱离儿童文化.儿童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适应儿童自身文化发展需要;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发展儿童文化;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要尊重儿童文化.只有让幼儿园课程向儿童世界回归,向儿童文化靠近,才更有可能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钱雨 《早期教育》2006,(7):45-45
儿童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和。”它联结着历史、现实和未来。在化的视阈中,儿童的化与成人的化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5.
侯海凤 《中国教师》2012,(11):31-34
<正>如果运用简单的二分法,我们可以认为,除了人(儿童和成人),儿童生活世界的其余部分就是由物(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构成的。显而易见,物构成了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儿童与物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有怎样的价值,很多成人却并不清楚。实际上,儿童生活世界之独特性正体现在儿童与物的独特关系上。换句话说,透过儿童与物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生活世界、儿童文化之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有其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显然是有别于成人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表征符号是区别不同群体的重要的介质,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不同首先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当二者发生对话时,可以看到这种差异的突显。儿童的教育应该从认识这种不同开始。  相似文献   

7.
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补互哺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或神话的)、梦想的、艺术的,是好奇的、探索的,是从本能的无意识的逐步迈向意识的,是历史沉积的因而是复苏的,是“转变的生长的”。儿童文化现象最重要的特征是古而常青的特征:它有悠远历史但却是从头开始生长的,是复演的又是创新的,它是新与旧的和谐统一,它是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儿重文化与成人文化可以在互补与互哺中相得益彰:一方面,儿童的成长是依赖于成人的;另一方面,儿童清纯朴素的天性又对成人的心灵和文化具有反哺的功能。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可以而且应当在互补与互哺中共同成长相互拯救,只有如此人类才能拥有更为美好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平智炜 《上海教育》2013,(19):68-69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让我们体验矛盾、很不一般的影片,由王朔的小说改编,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被成人忽略的儿童世界。在所有人记忆中都应该十分美好的童年,如今回头去看,是否真的美好依旧呢?未曾质疑过的美好童年由奶奶带大的方枪枪,三岁时被当军人的爸爸送进了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一、儿童文化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景象: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玩耍起来,也可以安静地端详对方几分钟之久;娃娃家中,几个小女孩将玩具藏在小椅子下面,再拿出来,又藏下去,乐此不疲;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断地往返于游戏角和盥洗室,我们不禁会问他们在展开一个什么故事?儿童之间的交往,令成人不可思议,儿童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天生的、独有的秘密语码,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共  相似文献   

10.
读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这篇文章,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了那个被学校开除、满嘴脏话、又吸烟又喝酒的浪荡少年。他的快乐、苦闷与孤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的那些令师长和其他成年人看来十分古怪甚至荒谬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什么缘由。而费奥多罗夫的这篇《童年的发现》,同样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有着丰富的内心和令人惊异的想象力,他那属于童年的发现让读者由此窥见了处在人生特  相似文献   

11.
焦育楠 《师道》2008,(7):90-90
“叙写一段自己感觉有趣的童年生活”,这是一次按要求作文的题目。课上,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情绪低落,他们耷拉着头,有气无力地伏在桌上,无助的神情告诉我:没东西可写。交上来的习作果真应验了我的感觉,苍白乏力的文字下只有无趣的生日晚餐、浅水河里的一次捉蟹、看小蚂蚁搬家……慵懒地读着这些文字,心里没有泛起一丝涟漪。累了,我从狭小的办公室走出,环顾操场四周,心境顿时开阔了许多。抬眼望向湛蓝的天空,竟是那般深邃明净,我只觉得满眼舒服,不禁回忆起自己童年的那些零碎的片段。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化的现实处境令人堪忧,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有学者提出儿童文化危机的观点,并呼吁要拯救儿童文化。儿童文化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不正确的儿童观,主要表现为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和侵袭。此外,人们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大众媒体等都是造成这一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正确...  相似文献   

13.
王宜振的诗歌《秋天》: 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秋天在田野里打滚,/秋天在小路上奔跑;/秋天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稻穗熟,蝉声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相似文献   

14.
束从敏 《早期教育》2001,(15):11-12
儿童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没有内在的关联?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价值取向,是成人的化还是儿童的化?福利特纳曾指出,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自我世界”,而且还要设置与这一自我世界相符合的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扩大理解视界和自我世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这一“自我世界”就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的化世界,它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起点、标准和过滤器。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就在于培育、提升这一“自我世界”。从而扩大儿童的“理解视界”,达到对人类经验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力 《考试》2010,(3):49-5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消逝"与大众媒介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年的概念,既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也有文化学上的意义。作为文化概念的童年,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失。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当今的文化正处于从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正在对人们的生活尤其儿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基础性的艺术话语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化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市生活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形象塑造越来越显示出商业文化精神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中童年形象的"日常化"、"肉身化"和"成人化"趋向。这类童年形象是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童年美学的一次积极和意义重大的解放,但它还有待于转化为对当代社会童年命运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晓东 《山东教育》2012,(Z3):103-106
童年是井,是灵魂生长所需要的水源。当你走在人生途中疲惫了,焦渴了,就去这井中取水;饥饿了,就用这井水来加工你的食粮。1.在厚厚的大地上,当你发现有一眼井,那会引发你怎样的感受!井!……多么深沉的词,青绿的颜色,清新、响亮!人们会说,是这词的本身在转动着,向阴暗的大地钻孔,直至达到清凉的水。(朱安·拉蒙·吉姆兹)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过一位教师的教育随笔:今日又批改小吴同学的习作。我把习作上用来代替汉字的那些还拼错了的拼音和漏掉的字都猜了个遍,好不容易有了点眉目,才把这篇小吴同学的"力作"——关于一只猫和一只老鼠的故事读完。其他老师笑侃:还是语文老师厉害!我没有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