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哈蒂(John Hattie)耗时15年,进行了覆盖8千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研究,提出可见性学习这一理论,其内涵旨在探讨教育中究竟什么最起作用。本文介绍了可见性学习的兴起与内涵,并通过对一系列影响源的分析和佐证,提出了关于可见性学习实践价值的4点思考,分别是有利于教学反馈的及时进行,促使翻转学习的发展与完善,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策略的使用和提升以及促进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樊军 《海外英语》2012,(11):27-29
Android MID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个人便携式智能处理设备,具备了潜在的外语教育功能。其教育功能可见性、符合当代教育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特点,使得其一定能成为未来外语教育中新的亮点,它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在教育中的应用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和西方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同,新中国的主导话语是"世界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所以在法律和政策、教育和社会地位上男女很早就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然而。男女平等的法律权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女性在某些场合,仍然是被男性消遣的弱者。女性美没有摆脱男性观念的桎梏,女性或隐或显地仍具有物化和财产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以占海特"异地高考"事件为经验材料,讨论社会化媒体如何通过"可见性"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与意义: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现实,打破了将媒介视为提供信息、生产现实、达成共识的功能性机构的惯常理解;社会化媒体展现的可见性,使话语导向的"理性言说"和视觉导向的"自我表演"得以整合,从而充分展现出差异化的话语,并使得差异合法化,不但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播、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传播由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功能转化为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大学教学是在“传递—接受”框架中建构的,其最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参与度低及知能内化不足。通过观察法及实物收集法发现: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是将学生客体化和边缘化,掩盖了质量危机的真正根源。本质上,学生表达的是对传统大学教学遮蔽了可见品性的抗拒与摒弃。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可见的大学教学应运而生,其主张“互学共创共成长”的师生观,包含“看见、遇见、听见及预见”四层含义,典型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习者成为师生的共同身份,教、学及学习环境的相互可见成为教学的基本规范,学生热情参与及知识素质能力内化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可见的大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大学教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在实践基础上还原了教育的本真,可为大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的意义上来分析否定的,它是矛盾对立面的一个方面。“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在它们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中,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的方面在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就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而,达到对事物的自身的否定。”④第二个层次,作为“扬弃的环节”的关于“否定”范畴,人们总是从“否否定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上去理解它,井认。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为这是否定范畴的最高层次的意义和作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用。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又…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当代文学女性形象总置于"被看"的位置。由于社会、时代的变化,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学中的女性也渐次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角,女性形象被女作家观察、思考、打造成"看者"强健的姿态。在放逐男性之后,她们成为体验者,体验生活,体验自己。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节外生枝”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我们常常由于缺乏经验与统领全局的意识而束手无策,乱了方阵:或是处理不当,远离目标。那么,对这些“歧路生成”和“偶然生成”究竟该如何理性对待呢?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节外生枝”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我们常常由于缺乏经验与统领全局的意识而束手无策,乱了方阵:或是处理不当,远离目标。那么,对这些“歧路生成”和“偶然生成”究竟该如何理性对待呢?  相似文献   

10.
郑延玉的《看钱奴》是我国讽刺喜剧的著名之作。剧作描绘了一个“荒谬性”的世界,揭示了宗教、伦理与人性等各个因素中的背理性:同时运用了一系列“荒谬性”艺术手法,揭露了金钱控制下人的扭曲性,抒发了作者探索人生出路的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17,(5):5-10
对人的形象的讨论是教育人类学的永恒话题。在传统的研究当中,人的形象往往以抽象的概念、不可见的形式得以表达。本文指出每个时代、每种文化都存在着关于人的形象的假设,并有可能以可见的方式得以表达。在儿童早期,人的形象便以身体化的方式进入到人的想象世界,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内化、图像化。当"世界成为一幅图像",图像、想象力及模仿在人的形象形成与儿童的成长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必看性是电视节目以服务性和实用性为特色、以满足目标受众的特殊需求为目的的一种节目素质。频道专业化要重视电视节目的“必看性”。  相似文献   

13.
"看"是进入翟永明诗歌的关键词。"看"的主客体置换是翟永明诗歌创作和诗学理念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由"被看"到"我看"立场的变化,表明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在认知上的根本性改变,诗歌内部结构也由此发生裂解。处在"被看"立场的诗人,以"黑夜"为时空,以独白的话语方式自我言说;处于"我看"立场的诗人,则在言说方式上发生了异变,实现了由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位移,由"我/我"的关系到"我/他"的关系的抒写以及对"文本时间"的反向延展。"看"与"被看"立场的替代、纠缠和共存,给文本增添了异质美感和无限阐释的可能性,也给诗人列出了尚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语助词“看”及其组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角度看,语助词"看"是由实叉动词虚化而来,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广泛使用,经常用在动词重叠式或动词短语的后面组成"看"组合.一般情况下,作为谓语的"看"组合后有一个潜在的后续句.  相似文献   

15.
从表行为义的动词性偏正短语,到评注性副词,再到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可见"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轨迹,另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曹司胜 《考试周刊》2011,(48):28-29
艺术家的“看”不仅是视觉物理与生理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征.是一种综合的“看”。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的发展受到各种思潮的深刻影响,视觉语言越来越多元,因而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看”有一个深切的反思与梳理.这样才能在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发展之路上不迷失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春天。  相似文献   

17.
《黑天鹅》是2010年出品的心理惊悚影片,故事围绕纽约一个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妮娜展开,由于被挑选分饰黑、白天鹅的两个角色,妮娜经历了身体到心理双重的变化,最终,妮娜虽然上演了一场"完美"的表演,心中萌生的黑天鹅也似乎征服了所有人,但却让她身心崩溃而终结。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女性难以逃脱的"他者"、"被看"地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扮演的是与身为"主体"的男性的对立角色,男性是"主体",是绝对,而女性则是"他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两性发展不平衡,看的快感则可分裂成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而女性在这种关系中,似乎难以逃脱"他者"的"被看"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的视觉化,网络媒介逐渐形成了以视觉性为中心的认知制度与价值秩序,促使了网络“视界政体”的形成.在网络“视界政体”中主体参与网络的行为转变为了“看”与“被看”.网络主体在凝视的“看”与表演的“被看”中迷失自我,被开放的网络媒介所控制.唤醒网络主体在“看”与“被看”中的主体意识,挣脱网络控制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培养网络主体“看”与“被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试论预设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预设性教学的实质即为追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使教学活动按其内在的规律来进行。自古以来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教学规律的探寻,也都通过教学原则、教学环节等来体现教学活动的可预设性。预设性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标导向性、内容封闭性、过程控制性、方法程序性等方面。教学预设性与教学生成性之间既有相对的统一性、互补性,又有一定的矛盾性、对立性,二者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相遇,生成课堂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0.
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存在不愿阅读的普遍心理,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也因此容易流于形式。为切实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要求落实到位,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以确定阅读规划为抓手,通过立项定标、小组合作、教师把控、成果展现等“可见化”方式,引导学生读通、读透、读活文本,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