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独立的,而又没有完全封闭对外交流,对外交流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只能使中国历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两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是主要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在不断吸收新的成分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水旱灾害的频繁使封建社会的这一基本矛盾更加激化,从而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的历史机遇意识与改革开放李含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虽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必须通过历史机遇才能实现,只有把握住时机才有可能。邓小平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其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历史机遇选择的时期,提出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其中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百年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回顾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溯历史,抚昔追今,百年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会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以前做了什么,今后还需要再做些什么。未来与过去是一脉相通的,我们不能割断这种历史的联系。我们需要冷静地回顾与反思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继承历史遗产与经验的基础上,既立足中国实际,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研究,要义在于建构一种国家教育文明的叙事与分析框架,进而在历史与现实、成就与趋势的多重尺度中认识中国教育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历史大转型进程中,古代中国教育文明发生断裂,中国教育文明迈向现代化重塑新方向并迎来三大历史机遇,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行动纲领的科学确立,成为主导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崭新理论动力与意识形态基础;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教育基因延续、转化与重组,构成了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内在历史动力;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伟大教育变革运动,成为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根本实践动力。在此历史进程中,逐渐创新凝结出现代中国教育文明的基本方向,主要展现为服务国家、人民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国家教育价值秩序建构,现代道德知识为中心、多元知识形态交叠共生的国家教育知识秩序建构,疆域为坐标、多重空间开放融合的国家教育空间秩序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党内,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还只有毛泽东一人。”①这是1957年彭德杯对张闻天说的一句话,这话并不溢美。毛泽东喜欢读历史典籍,熟悉中国历史,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毛泽东构建他的思想体系过程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毛泽东不是历史学家,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你们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你们的知识和才智将令你们在这段历史里扮演非凡的角色。”哈佛大学371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今年59岁的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日前来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与女学生直接对话,在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女校中,哈佛女校长与中国的花季少女们进行了一场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8.
以高尔泰“实践本体论”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新潮与李泽厚“积淀说”的矛盾冲突持续了四十年之久,引发过巨大的思想和化观念的冲突。这些冲突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与保守之间的冲突,是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冲突,是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冲突,是国家意识形态与人意识之间的冲突,影响了中国当代哲学及其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代美学新潮扬弃“积淀”的历程经历了漫长的七个历史时期:潜在的历史前提与断裂期;萌动的历史意识与序幕期;鲜明的历史标志与形成期;缓冲的历史发展与高潮期;清醒的历史态度与反思期;公允的历史透视与完善期;循环的历史批评与回望期。高尔泰《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及其“感性说”、刘晓波《与李泽厚对话——感性、个人、我的选择》及其“突破说”,堪称中国当代美学新潮扬弃“积淀”历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学问──略论郭沫若历史研究新范式邓鸿光,孙延霞关键词郭沫若;历史研究;新范式;人生与学问的统一郭沫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从而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础,创立了历史研究的新范式。将人生与学问结合起来去探...  相似文献   

10.
认识现实不能忽视历史,只有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地把握现实。费正清从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出发,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进而认识中国的革命过程和中美关系。他把中美关系置于世界历史中去思考,分析了中美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应该加强制度、化和心理上的理解,不能无视其历史传统,加强认识与理解是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学习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处理好客观历史知识与主观历史认识、大班额授课与个性化需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四对关系。既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更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讲精、讲清“四个选择”等历史规律,引领学生深化历史认识,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之一。它的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近2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述要国家教委社科中心晓静日前,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国家教委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召开了“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接续奋斗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伟大功业,积累宝贵经验,铸就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伟大的精神力量。历史主动精神既是一种精神形态,又是一种理论表达,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生成,蕴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深刻历史智慧,形成独特的质性规定。在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中辨析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特点、运行机理及实践路径,对在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主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旨趣。  相似文献   

15.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历史与今天息息相关,所以研究清代历史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语文着重从宏观上考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从政治前提、领导核心、群众基础、精神动力、目标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化由历史要求向历史自觉转变的中介点,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期,它对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近代两个历史时期,即清末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以及民国等历史阶段的科学与人文纷争的实际,探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中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苦难与抗争的历史,为了彻底改变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对流中的弱势,中国人民进行过艰难的探索和斗争,救亡和启蒙始终是历史的两大支点。由于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双重品格,所以无论是救亡时代还是启蒙时代都始终为人们所关注,并把其作为实现历史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救国是中国人民百年不灭的一场梦。正因如此,教育小说一直在现代文学史上绵绵不绝,重新解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百年中国教育史,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了解百年中国的心灵史。中国现代教育体制虽从20世纪初即已确…  相似文献   

20.
巍巍中华,雄踞亚陆,山河壮丽,人杰地灵。她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文明著称于世,而且又是一个富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绵延不断,与时常新。从鸦片战争起,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在被动依附的状态下开始了近代历史进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焕发着新的历史特点,激励和启迪中国人民去谱写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中华振兴的历史新篇章。第一,反对侵略,维护独立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独立、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