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伦理指的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其在由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所应当遵循践行的原则和观念。先秦时期,儒家哲学有着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生命态度的多重性。先秦儒家既"尊生""贵生",强调人生命的重要;也承认生命必然会终结;然而,又不主张轻易放弃生命。二是道德生命的至上性。先秦儒家重视道德生命,将其置于自然生命之上,又以"仁""礼""义"等为原则,用道德生命对自然生命进行引导、教化、约束和限制,充分体现了道德生命的至高无上。三是自然生命的超越性。先秦儒家以功业、道德、留名来等精神生命的永恒实现对自然生命的超越。四是生命价值的提升性。先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是一个由"内圣"到"外王"的实现过程,也是由己及人、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的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生命价值问题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迷茫,但有一个问题是共同的,那就是生涯发展问题。从现象学来说,孔子还原了生命现象的"实事":以身体的成器作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的开始,以超越身体的器作为生涯发展的结束。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中只有"一个世界",即此岸生活世界,生命为终极目的、终极价值。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今,积极弘扬孔子的生命信仰是解决现代人人生价值问题的理论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文坛,陈染似乎是文学的一个变数。她用独特的方式、话语和个人的生命体验去言说命运的孤独与困惑,着力于书写现代女性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本文主要以陈染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读文本来梳理小说的意象,通过陈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封闭场所、镜子、黑色的衣服和黑夜这样的意象,从而深入了解陈染的内心世界,探寻陈染内心的孤独。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上帝对于每一个生命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上帝给了每一个人大体上差不多的岁月数目。当然了,把这个岁月的数目坚持到最后,也得指望着自己的努力与对生命质量的保养。估且这么算吧,上帝给了我们80年的生命(其实,有太多的人远远地没有到达这样的生命岁月),按每一年365天计算,80年的生命为29200天。前十五年的岁月是肉体成长期,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65岁以后的生命也差不多老化了,难以拥有足够好的体力与精力,基本上属于生命的休养时期。如此算来,生命真正有质量有创造力的天数为18250天。这样的天数里,每天三分之一睡眠占去  相似文献   

5.
SARS宣言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只有一个家园。生活在这个家园的所有生灵都与我们人类唇齿相依。我们人类要真心向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珍视人类以外的生灵就是珍视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以生灵感悟生灵,用生命点燃生命,是“莎斯”给我们全人类最宝贵的遗赠:唇亡则齿寒,我们人类再没有理由不善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阿来的作品中有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即生命本原,它作为一个深邃的文化命题始终吸引着阿来。同时,生命本原又作为他思想内部的构成主体,影响着其文学的创作。阿来笔下的生命具有三个属性,即诗性的美的特征、共生的爱的本质、普遍的平等形态,在《一滴水穿过丽江》这篇散文中,阿来用他独特的原生视野为读者记述了那个纯粹而朴挚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劝酒文化以劝酒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劝酒词为主要载体,以劝人饮酒为直接目的,蕴含重人情、讲面子、敬权力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然而,在当今社会,坚守中国劝酒文化价值观的劝酒者同坚持自主性的被劝酒者常于劝酒活动中产生争执。树立生命健康至上与以生命尊严为重的基本道德观念,同时加强劝酒者与被劝酒者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彝族是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典型的拜火民族,可以说,火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生命。随着历史的积淀,彝族有着深厚的火文化,基于此,本文以云南彝族为研究对象,对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有位画家曾经说过:一切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 综艺节目,人们通常说的文艺晚会,毫无疑问当属艺术的范畴。一台晚会,是一个个节目的展示与组合。而每一个节目又是一个个画面的展示与组合。每一个画面的构成则是各类艺术要素的融汇、创新与再造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性的多重透视——试论《白鹿原》对民族性的开掘刘岳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民族都是一部书,而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往往就是一个民族发展史的缩影。陕西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力作《白鹿原》,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生命的激情和惊人的真实,通过白鹿村白、鹿两个家族的盛...  相似文献   

11.
高小弘 《文化学刊》2011,(5):152-156
“第作为辽宁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于晓威的小说创作始终体现着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怀和理解。他的小说去除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的遮蔽,强化了生命存在中往往能出人意料改变生命轨迹的非理性和偶然因素,从而将生命的无限复杂性与可能性展露得淋漓尽致,还原了个体生命原始的丰富性,将生命存在的本真自在状态清晰的显露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命本真状态的重视也促使于晓威的小说创作对人物内心进行深入的挖掘,其中“焦虑”成为人物情绪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阿友 《文化交流》2009,(3):20-24
我国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芬芳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有个爱心志愿者组织叫格桑花助学协会,她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为平台,经过3年多的运作已筹集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使数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慈善品牌。而她的创始人却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女性,追寻她的生命足迹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大爱无疆、催人泪下的生命宣言。  相似文献   

13.
围城内外     
世界何其浩大,然而最终只能有一个人与你携手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一个人的感情砝码加在了另一人的天平上,连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在接受另一个生命的抑制和囚禁,抑或也是一种全部维系和投靠,由此想到《空城记》里有一句话,说“我站在城楼观山景,满含潇洒”。  相似文献   

14.
张波 《文化学刊》2015,(3):137-138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李白的辞赋同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李白现存古赋八首,除《剑阁》《明堂》《大猎》为大赋之外,其他五篇皆为抒情小赋,其抒情小赋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既与抒情小赋的传统继承有关,也与他个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与李白诗歌中超越时间和生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从叶澜教授提出的社会教育力的概念出发,就社会教育力对个体和学校的价值进行简要分析,以明晰社会教育力于个体生命和学校之价值。社会教育力在更大范围的聚通和提升能为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和学校教育终极价值的实现提供生态学的良性机制。这种回归本真的社会教育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应然的状态。应发挥社会教育力之应然职责,提升个体生命质量,或通过学校教育作用力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进而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铁美 《职业圈》2014,(6):113-113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而群众文化又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一伟大决策为我国文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加满了油”、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7.
大一统的帝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国的艺术也正是在汉代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峰。丰富的艺术从各个方面体现在汉代人民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汉代百戏为视角来揭示汉代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汉代人民所持的实际上是一种“少年式”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8.
善待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中国文化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时候听长辈讲“人命关天”,就知道这一思想是深入民间的;稍长读古书,读到“死生亦大矣”的时候也不由得激动。可是当身经浩劫,你看到普通的生命,就像你一样的生命如草芥、如蝼  相似文献   

19.
正故乡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乡情、乡愁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生命密码,无声地浸润在一个人的血脉里,纵使少小离家、双鬓斑白,也依旧乡音未改,故乡萦绕在心头永远不曾远去。而故乡、乡情对中国人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生命意义上的,通常指一个人出生、生长的地方,而另一层含义是情感、文化意义上的,比如一个人生活过、在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就像《乡愁乡愁》作者庞亚君所书写的松阳。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生命的防护栏,是生命的警戒线。尤其是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保护人的生命的安全,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文明和进步。真正做到人人遵章守法。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创造一个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法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小安全隐患实例,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