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一、“三美”理论内涵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后闻一多先生将“三美”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指“三美”理论为现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三美”理论运用到自身的翻译理论中,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表意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意蕴美。尤其是中国的诗歌,简练的语言能够表达无尽的意味,靠的就是汉字这种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音美”、“行美”是我们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意美”却要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3.
政治美学的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自由成自然,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有限与自由这二的永恒张力,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相似文献   

4.
孟祥英 《教育艺术》2006,(8):50-51,36
汉字是一种美的文字,其美主要表现在:“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从汉字的审美性特征出发来观照语文教学,既可以比较到位地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格,又能较好地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境遇,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5,(Z1):100-101
主持人欣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去体会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沉淀千年的美。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提高电工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优化课堂授课,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的“三美”很值得我们借鉴。他说:“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注意授课的艺术,以“意”、以“形”、以“音”去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心”“感耳”“感目”的教育。现在就电工课堂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政治本身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权力、权力运作、政治家的形象,都表现出美学精神。政治美学的奥秘在于使心灵形态化为“意识形态”,让权力成为魅力。让“治理”深入“心理”,以美为目的,建构人类社会良好的秩序感。  相似文献   

8.
吴明霁 《学周刊C版》2010,(12):120-120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精神愉快。在键盘飞速发展的今天,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不但不能丢,反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指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三美”,即:“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所说的“情文”、“声文”、“形文”是一脉相承的。文学作品如果具备绘画美则会赏心悦目,如果具备音乐美则会和谐动听。文学作品既具备了绘画美又具备了音乐美,就会使作品获得一种如乐如歌、如画如诗的艺术美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之美,以美的“形象”感染学生;挖掘教学内容素材之美,以美的“内涵”鼓舞学生;探寻教学方法运用之美,以美的“工艺”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感与美感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培养美感是语文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进行美感教育,没有象音乐、美术的形象感染那么富于直觉,它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知,展示崇高的美的境界,诱发学生驰骋于广阔,丰富的想象天地,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和教育。鲁迅曾经说过:“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文学史纲要》)这“三识”“三美”,既是培养语感的条件,又是美感教育的过程。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过“口诵”,“耳闻”,“目察”,达到“心通”,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然后“自文字到文章”,进入“感心”、“感身”,“感目”的语感领域,形成“意美”,“形美”“音美”的各种美感。  相似文献   

12.
在王国维心目中,“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从作品中所体现的“神”,“气”的氛围氤氲的“虚无飘渺之域”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修养,风格的高远,前是生命的存在,后是生命的自由,在艺术中,时、空之美的关系是统一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古雅”的本质,也是艺术美,形式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也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语)源于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一绝。  相似文献   

14.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运用好教学语言 ,不仅要把握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特点 ,因人因境控制好语言速度 ,而且要将语言的意、形、音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语言“既有意思、又有响声 ,还有光彩” ,做到“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大学生获得感有着丰富的内涵,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基础、大学生获得感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的提升,二者都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且统一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为前提,以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为目标,不断探索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办法,做到工作理念的“高度”和工作心态的“底气”相融合、坚持工作过程的“温度”和工作形式的“生气”相结合,确保工作理论的“深度”和工作表达的“地气”相联合,提升工作亲和力,增强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优良的政治品格,还要熟悉自己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脉络。这就要求他们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学会用自己的崇高理想、科学信念启发学生,用自已的良好品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善”教育人,以“美”吸引人.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实片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以事实为本体。“真实”最为本质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体现为一种人关怀。电视纪实片不仅要营造空间的现场感,而且还要追求时间的“零距离”。同时,电视纪实片又与艺术和美相伴而行,要处理好真实与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通过对历年来各界对建筑美理论主张的回顾、分析,澄清对建筑美内涵的模糊界定,以达到对诗歌的“建筑美”更清晰、明朗的认识,提出建筑美由建筑的美“形”、美“境”、美“感”等要素所构成,并对当代诗歌追求建筑美的可行性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再别康桥》我们耳熟能详,以“纯真的诗感”润泽了几代人。在教学中,一般把‘鉴赏诗歌所体现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教学目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三美”,是闻一多对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风格特点的概括。若把目标定位为诗歌所表现的“三美”,用《再别康桥》作为例文来突破,用例不典型。要体现“音乐美”,戴望...  相似文献   

20.
探讨游记散文教学,指出游踪、景象、游感是教学游记散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教学游记散文要重点关注语言的学用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读美”“品美”“探美”是以欣赏美为主线的教学游记散文的策略,主要研究作者是如何表现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