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应当尽力追求给读者留下形象的效果,增强形象性,借以丰富阅读者的想象,加深阅读者的印象.增强阅读者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知识的获取,80%以上来自视觉,仅有不足20%来自听觉、触觉等。这一研究成果对写作的启示意义极大:一篇作品,应力求给读者“画面”的效果,增强“可视性”,借以丰富阅读者的想像,加深阅读者的印象,增强阅读者的审美愉悦。而中学生的习作往往表现为长于叙事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0,(6):4-10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题记(摘自某学生习作《总有柳暗花明时》) 风儿轻轻,云儿悠悠,思念常在,溪水潺潺,泉声悦耳,感谢至怀。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10):39-39
或许,每个看到这个题目的人都会捧腹大笑。但是,我确实曾经与“乌鸦”同桌,信不信由你!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孩子自有孩子的逻辑,这逻辑比成人们的逻辑要精彩得多。如若不信,请细品几篇英国孩子的作文,那作文的题目是:未来的我是——是什么呢?第一个孩子写道“:未来的我一定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我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有淹死。”注意:既然海水淹不坏我,我就一定能成为称职的海军大臣。多么滴水不漏!多么理直气壮!第二个孩子写道“:未来的我必是法国总统,因为我能背出二十多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最棒的同学只能背出七个。”注意:既然我对法国“了解”最多,我就最有资格跨越国界去当当法国的总统!如此推理,其严密性岂不是“滴水不漏”?最…  相似文献   

7.
《特区教育》2014,(11):48-49
一大清早,“不吐不快”议事会就收到了一份神秘的提案。什么提案?小编也不是很清楚,据说是关于放假的。于是,耐不住寂寞的TT狗就自告奋勇,决定把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  相似文献   

8.
9.
10.
同学少年您说过,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那么您认为作文应当呈现出怎样的美感呢?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审美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小读者》2013,(10):32-33
给作文挠痒痒?挠什么痒痒呢?就是让作文读起来使人发笑! 怎样写出语言幽默的作文呢?这里有几个诀窍:  相似文献   

12.
13.
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性、启发陛、逻辑性、感染性、形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语言千万不能有“病”。教师语言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种,大家对照检查一下,看自己的语言是否“生病”了,如果“有病”,请立即“医治”。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把语文老师的事业比成是一棵树,那么,书籍便是滋养这颗树的一片沃野了。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下笔千言,读书对一名语文老师业务素质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越宽泛,知识就越丰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就越深刻,学生也会愈发地喜欢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前提是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  相似文献   

15.
平时作文中,我们常常自卑于自己的语言——平实有余而生动形象不足;阅读中,我们也往往羡慕别人的语言——那些作家的语言总是能让我们触摸到形象,感受到亲情、温情,品味到酸甜苦辣,体验到真善美、假恶丑……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语言不够美,不够“靓”。要想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重要,多问对方“你明白了吗,我是否解释清楚了”,看看自己的话是否让对方明白了。在英语中,如果你只会用Do you understand?来表达“你清楚了吗”就太单调了!下面我们精心挑选了美语中非常流行的各种说法!赶快一起来把它们全部脱口而出!一定要把这些句子炫耀给外国朋友们,展现我们的地道美语!  相似文献   

17.
让作文语言“活”起来的方式很多,但巧用句式,无疑是一种快捷、易学的方式。在考试作义中,骈散结合、长短有致、富有哲理的句式,也往往是得分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赵侠 《考试周刊》2011,(7):185-185
一、不是公开课,还需要情境创设吗?一提起“情境”,许多老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认为是在公开课时才用的。日常教学中学生课前要做预习案,课上主要是交流讨论.似乎“情境”就用不着了。我们首先要弄清究竟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情境是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心理学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要想使文章更具文采,就需要"精装"作文语言。那么,如何"精装",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光彩夺目呢?一、锤炼词语锤炼动词——增强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如:"待到增加了秃头  相似文献   

20.
李香 《考试周刊》2010,(14):5-5
语言历来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即便在通讯联络手段不断丰富、发展、更新的今天,语言仍被广泛使用着。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宣传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是语言的一种体现,不断创新阅读.是语言运用发展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