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他们认为孩子那么小,是无所谓懂事不懂事的,因此,孩子的情绪也无所谓重要不重要。“孩儿的脸,六月的天”,一日多变,蛮正常的。可在欧美国家就不一样了,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情绪。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孩子你今天快乐吗”,他们甚至认为,对孩子来说,早一点晚一点学知识没多大关系,但今天万万不能不快乐。幼儿和成人一样都应当拥有快乐的情绪。情绪,是心情、心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一般表现为“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激动———平静”。情绪发生时,往…  相似文献   

2.
1.愉快教学之我见。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有关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慌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  相似文献   

3.
一、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服感、不愉快的情绪”。“由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努力减少不协调”。“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最初是…  相似文献   

4.
一、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服感、不愉快的情绪”。“由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努力减少不协调”。“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个体在一种状态或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对人的幸福来说是很重要的状态。情绪是由反映个体状态或当前相互作用的愉快或不愉快的行为来表现的。情绪也能采取更为特定的形式,如高兴、害怕、生气等。情绪一般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  相似文献   

6.
在临考前或考试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测试焦虑”。它是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一种情绪应激状态。测试焦虑分低中高三级水平。在心理学中、根据“叶克斯——道森定律”,人的情绪紧张程度与认识操作成绩之间存在着一种n形曲线关系:当人的情绪过于放松,丝毫也不紧张时,认识操作的成绩很差;当人的情绪“唤醒”到一定程度,比较紧张但又不过分紧张时,认识操作的成绩最好;但是当情绪进一步紧张,达到过度紧张兴奋时,认识操作的成绩又降下来。可见,测试焦虑并非都有害。一般说来“适度焦虑”会调动自己生理心理的各种积极因素,以应付紧急情况,但是如果“焦虑过度”,自我调节就会失控,身心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完全紊乱,而且可能发生感知觉、记忆、思维的错误,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影响考试成绩。“怯场”就是学  相似文献   

7.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总是伴着人的行为出现。参加升旗仪式的心情是严肃的,领取奖品时内心是激动而愉快的,被人欺辱时心情是愤怒的……情绪就是这样,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品德、智力、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绪。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和干扰社会秩序。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  相似文献   

8.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说明情绪(心情)是学生最容易感受,但又不容易把握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有愉快、悲伤、恐惧、忧愁、赞叹、紧张等形态,有积极(舒服)、消极(不舒服)之分。运用比喻,将情绪(心情)看作是一个“口袋”,里边有不同的情绪(心情)形态,可以通过翻看来认识,可以通过“整理”来调节。二、活动目的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对情绪(心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心情)、了解他人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几种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三、活动过程(一)翻开“口袋”看看[了解、认识情绪(心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有几所学校进行了“愉快教育”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①我们认为,“愉快教育”的成功,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处理好了情绪、情感与认知的辩证关系。即一方面利用认知的成功来促进积极的情感(这一方面的理论基础是情绪受认知活动影响这一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该理  相似文献   

11.
体育游戏教学是把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及富有兴趣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较自然地进行学习和锻炼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它也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所经常采用的、最活跃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愉快教育是一种好学、乐学精神的教育,是一种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乐之”优于“好之”。“知之”是因为“乐之”,是发自内心的要求,是主体愉快情绪的反映,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可使儿童在动手、动脑、操作、运行、讨论时,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3.
进餐愉快     
人们往往只重视幼儿吃好,吃多,而忽视他们进餐时的情绪。比如在幼儿园你常会遇到这些情况:一名幼儿吃完了又要你添饭时,你也许会这样说:“上课回答问题能有这样积极就好了。”幼儿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他们愉快的进餐情绪和旺盛的食欲也减退了许多。当有的幼儿在吃饭时相互打闹、讲话时,你也许会瞪大眼睛给予严厉的批评。结果呢,即使幼儿把饭菜吃进去了,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幼儿食欲大减。很显然,愉快的情绪是幼儿吃好饭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组织幼儿愉快地进餐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我们许多人关心的重要问题,有很多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如:提前家访、分批入园、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等。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亲子活动”。活动中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对策,以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一、变家长与幼儿“强迫分离”为“暂缓分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和疏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护。许多人认为,家长早晨送幼儿到幼儿园以后,一旦孩子哭闹,不肯让家长离去,作为家长千万不…  相似文献   

15.
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充分实现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愉快教学”更能充分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愉快教学”是一个大概念。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属于“愉快教学”。愉快教学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课堂氛围:饱满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活泼的学习气氛。愉快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情感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负担。英国教育家斯滨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愉快教…  相似文献   

16.
教师道德焦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反映,是指一个人意识到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有一种不太清楚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通常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有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学习者的情绪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语文愉快教学十分重要,也是近年来趋于成熟的语文课改成果之一。下面简单谈谈笔者对愉快教学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8.
周天梅 《教书育人》2000,(20):43-45
愉快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愉快为核心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主动求得全面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教学活动。愉快教学中的“愉快”属心理学情感范畴。更确切地说它是情绪。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喜怒哀乐便是情绪现象,其中“乐”即为愉快,是人类最主要的基本情绪之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包括刺激情境(客观事实)及对其解释、需要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就为具有情感体验的愉快教…  相似文献   

19.
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愉快教育实践中证明:愉快教育寓教于“乐”,“乐”中育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愉快教育实验,本文试从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兴趣、情绪等方面,探讨愉快教育的心理学理论问题。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愉快教育的基础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愉快教育效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有疾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在一个协同工作的群体中,当着一个人因心情不愉快而表现出愁闷、忧郁的情绪时,这种情绪往往会弥漫扩散开来,影响到其他人的情绪,使其他的人也情绪低落;而当其中一个人情绪特别好,也会使其他人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产生出愉快的情绪。这种现象在关系密切的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家庭成员之间、师生朋友之间。心理学家把这种情绪扩散的现象叫做“情绪感染”,而特别地将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