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应激事件的发生,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也给大学生心理掀起了层层波澜。知识权威系统——干预治疗系统——跟踪支持系统三位一体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大学生心理应激与适应、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格的中介作用,文章主要运用CSPA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全国9 65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采用SPSS23.0和AMOS23.0进行相关分析和交叉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应激对适应、心理困扰有显著的影响,人格坚韧性在心理应激对适应、心理困扰中起中介作用,人格随和性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应激通过人格影响适应、心理困扰。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人格坚韧性和随和性,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提高适应能力,降低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常见心理应激源包括学习压力、个人发展、社交能力、感情交流、家庭经济和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应激与内、外在目标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通过对599名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日常生活应激与内、外在目标进行问卷测评,发现大学生日常生活应激与第一次抑郁和第二次抑郁均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与焦虑得分后,日常应激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内在目标以及应激与内在目标的交互作用则均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内在目标在应激—抑郁关系中起着调节效应,本结果支持抑郁的目标定向易感性—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中国大学生应激量表(CCSPSS),在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了生活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应激源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程度。分析了不同群体心理应激的差异。旨在全面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询工作。  相似文献   

6.
重大疫情爆发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愤怒与应激等心理。做好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防护应该开展心理教育,优化大学生认知结构;开展心理训练,稳定大学生情绪心态;开展心理疏导,完善大学生内心追求;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通过四位一体的心理防护模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方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7.
以厦门市两所高校的500名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厦门市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同伴因素等三个方面;厦门市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应激源上出现性别差异、专业差异、院校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时,应注意来自各方面的应激源,根据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萍  李静 《文教资料》2010,(10):224-225
为探讨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心理应激量表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了评定,发现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和家庭应激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及其显著差异(p〈0.00),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心理应激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独生子女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支持系统在大学生遭遇心理应激时能起良好的缓冲作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现状的分析,重点探讨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崛起,其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大学生心理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应激的内涵,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应激事件的产生原因,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阐述了大学生应激事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2(应激情境:高水平应激情境和低水平应激情境)×2(认知风格:场依存和场独立)被试间设计,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应激反应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高应激水平下场依存型的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程度都显著高于场独立型的大学生;(2)在低应激水平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大学生的心理反应没有显著的差异,生理反应有差异;(3)场依存型的大学生在不同应激水平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程度有显著的差异;(4)场独立型的大学生在不同应激水平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大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可以说,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同时,大学生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独到之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调控,可以达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大学生应激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的来源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某民办高校8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应激源来自于学业、学校、社会环境、就业、学生自身;应激生活事件高分组的心理问题显著地多于应激生活事件低分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SCL-90症状总分以及各因子有显著正回归效应的心理应激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就业、学业、社会环境、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意在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级的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5200名,对所有学生发放中国大学生应激量表(CCSPSS),并考察以生活事件为应激源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程度,对比不同群体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性.结果:生活事件,日常琐事,负性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在个人发展、生活琐事、负性事件、正性事件对男生的心理影响较大.结论: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独生子女的调研,了解其应激因素,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过度依赖手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其形成的众多心理原因,通过理性使用手机、加强人际交流、参加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建设等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社交媒体的发展,有其积极因素,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日常心理行为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化。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是要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因素,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更适应当下双重空间并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产生了心理危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心理应激作为一种身心紧张的情绪状态,对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并已向成人阶段转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常会使大学生的思维衰化、情绪弱化及意志淡化。因此,研究心理应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是很有必要与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性心理困扰与健康维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基本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因而容易出现由于性认知偏差带来的心理困扰、性幻想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性压抑和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及时引导大学生加强性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性观念,自我调节性欲望和性冲动,积极预防性生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特点及常用应对方式,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某信息类高校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程压力是信息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应激源;大学生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人际压力、自主独立压力上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压力最大;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高应激组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得出结论:信息类高校要指导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顺利度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