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德芳 《学周刊C版》2014,(8):136-136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精髓.有条理地分析知识模型应追寻学生认知途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内化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自主性。教学情境的营造,需以精心设计问题为条件,它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因此必须重视研究问题的设置技巧和操作要领。本文针对问题的切入点及其作用,谈些粗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莉 《地理教育》2006,(6):55-56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涵义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作进一步心理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因此,问题就是个人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做出心理努力的一种情境.如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不是正午,而是午后2时左右?这个"问题"所揭示的地理事实与学生具有的常识之间不一致,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激发思维活动去求解,一旦找到完成任务的手段或方法并付诸实施,问题即得到解决.所以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成功地运用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感知、观察、比较活动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经验图式,建立起知识表象,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促进数学知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内在认知负荷是在工作记忆中同时进行加工的元素的数量及其难度引起的认知负荷。运用认知负荷理论,重组素材信息,适当降低认知任务本身的元素数量以及各元素间的交互性,充分调用学习者固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图式构建,促进图式结构化与自动化,可以增大学生的剩余认知资源,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帮助他们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能够反映所要学的知识、又能够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的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关系,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思路,而且对本学科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因此,“问题解决”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等学习理念完全一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问题”所含的信息可能呈模糊或混乱状态,有时看上去甚至相互矛盾,其内容丰富,目标涉及面宽,答案具有不惟一性等,所以,“问题”与普通习题相比能对解题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构成挑战,更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和激发求异思维。基于“问题”的特殊意义,本文着重阐释生物教学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问题”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活动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实现解决数学问题,建构数学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8.
认知结构与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晰而逐渐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让学习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数学思考策略,引发学生在数学思考过程中内化数学经验、形成数学"四基"、学会思维与知识的贯通,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朱小平 《学科教育》2003,(10):39-41
本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通过在动手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和感染功能来分别促使动手能力,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变通思维与灵感为特征的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性化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正如波普尔所说"全部的生活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解决,已成为认知科学和学习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认知和非认知成分。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种模型,给人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可依靠的支架。而案例知识作为一种典型性、叙事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整体性的经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支持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具体表现为:支持问题境脉的阐释、支持问题的多视角认识、支持解决方案的生成、支持解决方案的确定以及支持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它正作为一种支持人们解决问题的资源,在现实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论述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情境的方法,并说明创设情境的综合应用;还论述情境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对数学教学法进行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因为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把知识形成和运用的生动场面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原,使凝固不变的知识点转变为生动流畅的知识体系。为了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法主要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的意义还在于: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以及实际生活或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在  相似文献   

15.
质疑创新和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两个要素,如何在问题解决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养,取决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的选取和思维策略的传授.多视角思考策略就是从问题解决过程和题目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案例学习和训练是学生获取这一策略的路径.这种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全面获取信息、对思维进行质疑和论证的高水平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认知冲突,一般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例如,按照原有认知结构,初一学生不能理解芦苇、竹子等植物的地下茎(即根状茎),因为在他们的原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多途径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底,重庆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南川区召开,全市40个区县相互学习、交流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8.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心理因素,可从三个维度考虑: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静态的知识经验、认知方式,动态的思维水平、认知策略,具有调控作用的动机强度和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真实情境的物理问题解决认知过程模型:情境理解、情境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操作,采用摄像报告分析法,研究了被试在简单情境和复杂情境下的物理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简单情境中,问题解决者在不同认知过程中所用时间与廖伯琴的观点一致;复杂情境下的情境理解和情境模型构建直接影响被试的物理模型构建与物理模型操作,更能体现出被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这对于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提出的“问题解决”,是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而言的,是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结果,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有效载体.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剖析教材寻找切入点、目标定位抓住准确点、环节建构引发思维点、习题设计延伸拓展点四方面着手,探究在准确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