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爱江 《学周刊C版》2014,(8):208-208
“两个务必”体现了党的权力观、群众观.体现了不骄不躁、勇于进取的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两个务必”.对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创新党的理论,领导人民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个务必"旨在保持党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精神法宝。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坚持"两个务必"的动力源泉,牢记党的宗旨是坚持"两个务必"的根本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坚持"两个务必"的有力武器,党内教育是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途径,领导带头是坚持"两个务必"的有效方法。坚持"两个务必",就要坚定政治方向,牢记党的宗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内教育,坚持领导带头。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两个务必"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建党思想,无论井冈山革命时期,还是延安革命时期,毛泽东始终要求我党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因此,党领导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两个务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历史性总结,更是在党的任务发生历史性转折时期,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告诫和要求。毛泽东是实践"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4.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一个政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说,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迈出了探索执政规律的第一步。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首先,“两个务必”开拓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的新境界。第二,“两个务必”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新途径。第三,“两个务必”体现了党对把握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展示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学习,成功化解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本领恐慌"。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依然要坚持"两个务必"作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两个务必"与理想教育的关系,探讨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应该是理想教育的组成部分;"两个务必"是警钟、是明鉴、是法宝,理想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把"两个务必"重要思想贯穿于理想教育的始终,就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大工程中,使我们的党、国家、人民和领导干部有站在时代的前列、科学预测风险和挑战的、拒腐防变、防骄戒奢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毛泽东“两个务必”、中国历史治乱规律和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历史传承;现实逻辑体现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两个大局”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意识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8.
"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历史周期律"的认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的经验,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密切党群关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两个务必”凝结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高度的责任感。“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利益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两个务必”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建党思想,无论井冈山革命时期,还是延安革命时期,毛泽东始终要求我党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因此,党领导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两个务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历史性总结,更是在党的任务发生历史性转折时期,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告诫和要求。毛泽东是实践“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11.
"两个务必"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成功实现新的历史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是中国共产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是走向新世纪的党魂、民魂.弘扬"两个务必"精神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使命,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保持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惟有让"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才能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58年前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提出的,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因为它对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思想上重视“两个务必”,实践上秉承“两个务必”,理论上升华“两个务必”,对“两个务必”做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三个务必”的深切要求向全党明确提出。“三个务必”是融会贯通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三个务必”的提出及其原因和指向,领悟“三个务必”的丰富内蕴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践行“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重大传承发展,既有历史传承性与思想继承性,又有现实针对性与理论创新性,体现了党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贯性、接续性和时代性、前瞻性。“三个务必”是既各成体系又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构成了党引领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前进巨轮的“一体两翼”,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与鲜明的价值指向,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优良作风的传承、对执政本领的提升。“三个务必”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法宝锐器,是持续强化中国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遵循,对确保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8,(1):63-68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大背景,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源于对中国封建社会兴衰成败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源于对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建立廉能政治的深刻忧虑,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之后能否担负起历史重任,巩固政权并实现长期执政的深刻忧思。"两个务必"的思想对于今天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在“时代”和“历史”两个维度的概括和升华,表明了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要以什么样立场、作风、方式推进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研究好“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阐释好“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探析好“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保党长期执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要求。“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三个务必”是相互联系、功能互补、逻辑结构明确的有机统一体,回答了新征程赶考路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和自我革命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把握历史主动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主要内涵、内在逻辑和理论创新,有助于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会议精神之际,党中央要求全党重温"两个务必",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为迎接新的挑战,经受新的考验,为不断争取新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两个务必",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因此,牢记"两个务必",必须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全方位的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眼光和思维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思考与判断后形成的执政理念。从历史之脉上看,党的“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历史主动,基于时代要求对“两个务必”的深化和发展;从理论之据上看,“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论断;从实践之路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是“三个务必”提出的重要基础,“三个务必”是党对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现实回应。从三个维度深入探析“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接续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