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爸爸带着四岁的孩子去请隔壁—位叔叔帮助修理电视机,当他们站在门外按电铃时,孩子忽然对爸爸说:“你站在我后面,他们就看不见你了。”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判断推理呢?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是以他们自已的角度、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凭借简单的直接对外部世界表面联系的感知或想象进行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又常常会把想象的事情与真实的事情混淆在一起,产生在成  相似文献   

2.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3.
不安的睡眠,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相似文献   

4.
许洁洁 《作文》2023,(1):40-41
<正>牧心草老师的三个孩子经常会问他们小时候的事情。牧心草老师就会讲起:老大一岁时,把一只臭虫放在嘴巴里含着;双胞胎兄妹两岁时,把衣服泡到马桶里,还兴冲冲地说他们在洗衣服……不过,牧心草老师需要借助日记才能清晰地回忆起更多的事情。这就告诉小朋友们写日记有多重要。  相似文献   

5.
父母担心孩子天经地义。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并且寻求安慰和帮助,他们往往会向亲朋好友诉说。于是不经意间,就会把孩子的事情传出去。亲戚朋友凑在一起,往往又爱把东家长西家短的话拿出来闲聊,甚至是添油加醋。就这样,一些家事最后可能变成了在整个家族造成不良影响的流言。  相似文献   

6.
孩子渐渐长大,心智渐开。当他们因某种意外事情看到母亲焦急和让步的时候,就学会了操纵。孩子对母亲的操纵有8个内容:1.软弱计策。当孩子需要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他就会以哭叫来使母亲就范。这类孩子通常情况下会把自  相似文献   

7.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相似文献   

8.
随着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对相同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孩子,理性思考能力有所增强,能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和死亡的可怕,但是他们还不能接受死亡发生在他们熟悉并且喜爱的人身上。这时要给孩子一个清楚并且具体的解释,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情,让他们确信会得到你的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家教荟萃     
家长何必做“陪写”者有很多家长电视可以不看,其他事情可以放下不做,但却把陪孩子写作业当成头等大事。孩子写作业需多长时间,他们就陪写多长时间,绝对一陪到底,而且积极参与,遇到有孩子解答不出的难题时他们就会挺身而出帮孩子解答,甚至替孩子代写。我理解家长们的苦心,可我认为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于孩子无利有弊。首先,“陪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强迫感、压抑感。写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写作业的自觉性、积极性上动脑筋,而不应该在监督、督促之类上下工夫。人都有自尊,小小的孩子也一样,要是每次写作业都由家…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作为养育孩子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们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  相似文献   

1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总是把孩子当成老母鸡翅膀保护下的小鸡,那么等孩子长大了,他们非但不能成为勇敢的人,反而会成为一代娇懦的弱者。现代家长应该尽早地让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感。春节乘火车外出,对面的座位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父母一...  相似文献   

12.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豆豆 《幼儿教育》2008,(Z2):76-76
<正>父母亲担心孩子天经地义。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并且寻求安慰和帮助,他们往往会向亲朋好友诉说。于是不经意间,就会把孩子的事情传出去。亲戚朋友凑在一起,往往又爱把东家长西家短的话拿出来说,甚至是添油加醋。就这样,一些家事最后可能变成了对整个家庭造成不良影响的流言。  相似文献   

14.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15.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订正作业所花的时间就很多,再加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对下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椰壳效应"这个故事给了我启示:只有孩子喜欢的事情,孩子才会乐意去做。只有对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主动性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17.
马迁 《山东教育》2004,(23):127-127
孩子总把习惯了的行为,看成是自然而然应该做的事情,把不习惯的行为,看做是违背生活愿望的事情而竭力拒绝,如果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那该多好,不需再经常为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不需再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孩子会很快乐,更重要的是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潘蕴 《黑河教育》2012,(3):10-10
幼儿时期养成的自理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放飞女儿     
在父母的心里,孩子是长不大的。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大人们还是会忍不住以爱的名义,将他们束缚在一个无形的爱的襁褓中,总是会不放心不相信他们有能力独自去处理好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20.
温柔的力量     
理解是相互沟通的桥梁,能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发生过程,再做出处理的决定。要让他觉得老师是在帮助他对事情有所理解,这样一来他会对你更坦诚,对解决问题更有帮助。理解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相信有了我们的细心呵护后,他们会更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