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物专访,是通讯中的一种,大都是以写人物现场谈话为主要内容的。这是它同写事迹为主的人物通讯的一个明显区别。人物专访以“谈话”为主,但又不能总是让被访问者说、说、说。从开头到结尾,如果都是“他高兴地说”、“他激动地说”、“他略沉思片刻接着说”,……那就不如干脆写一篇讲话纪要,岂不是内容与体裁更协调一些(?)! 医治一些专访单纯写“谈话”的毛病,方法就是:把“谈话”与“描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胡伟 《军事记者》2006,(6):60-60
军报记者部副主任刘声东在《记者,可以当得更好些》一文中写道:“严格地说,不会写人物就不配当记者。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写人物的‘人物’。写人物,在人物的相貌与心灵之间,重在也难在写心灵;在人物的事迹与思想之间,重在也难在写思想。在人物心灵和思想的描写刻画过程中,最见功夫的又在‘厚重’和‘神韵’四字上……”写活心灵,凸显内心,要求记者有颗敏感的心,先与采访对象心灵相通,“读懂”对方。记者不仅是受众的“眼睛”,更应通过自己的观察,“复制”出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记者如果没有心灵上的感动、感悟,往往写不出“神来之笔”。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劳动者》和《劳动者之歌》各50篇新闻报道,对比二者在人物报道方式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在“走转改”活动下的劳动者新闻较以往的报道有很大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贴近”:更贴近群众——广深化的人物选取:更贴近实际——平视化的报道角度;更贴近生活——立体化的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人物,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这是怎么回事?在古代,婴儿出生以后,由长辈给起个“名”。“字”是成年时取的。《礼记·檀弓》中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就讲得更具体了:“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度的河北“沧州骄傲”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业已结束,十位涌现于读者身边的“草根人物”,成为令沧州百姓骄傲的典型。作为沧州晚报人,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而能够称其为典型人物的,既有做出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事迹的“大人物”,更有普普通通的“一介草民”。而后者比起前者来,因为他们生活在读者之中,所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唐纵,国民党陆军巾将,军统局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戴笠、郑介民.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身亡后,军统局群龙无首,分裂为三派:即以郑介民为首的广东派、以唐纵为首的湖南派与以毛人风为首的浙江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人并称为军统局“三巨头”.唐纵不仅为戴笠最初搞的特务组织“十人团”成员之一,是军统特务的元老级人物,还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幕僚之职,身兼双重身份,素有军统“儒将”、“智多星”之称.  相似文献   

7.
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细节,是西方记者撰写“人物专稿”的拿手戏。他们有披露某个名人的轶事或其私生活,便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人物搞臭的歪点子——这不足取;他们也有表现某个名人的日常琐事,便能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增色的真功夫——这可借鉴。我们有些同志在采写人物通讯时,往往把有助于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生活细节,视为“小事一端”,忽略不“记”。结果,不能让读者  相似文献   

8.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梁爽 《记者摇篮》2009,(4):32-32,28
优秀的人物专题片都是以“情”构成作品主线,“情”已成为当今人物专题片的灵魂。“情”,就是人物专题片中能感动人,能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共鸣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人物专题片的主题——在大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它包括被记录的人的感情历程和通过各表现手段所渗透出来的电视编导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对“情”的挖掘和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一些“纪实性”,“报道性”的电视剧,由“本人出演”的方式最不可取。这里有艺术技能问题,更主要是戏中人和看戏人的心理作用问题。凡是戏剧冲突中的人,不管是主角配角,英模人物,普通人物,还是被批判的人物,都会处在十分难堪的境地。尤其是英雄人物和反面人  相似文献   

11.
清修《四库全书》,为了渲染文治修明,巩固满清统治,更为了彻底肃清汉人根深蒂固的反满思想,对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作了不同程度的抽删改易。其中是对涉及“违禁”人物的言论删改较多,兹以清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为例,对四库馆臣处理屈大钧、金堡、钱谦益等“违禁”人物的问题作出初步探考。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这国家。”——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当我要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克朗凯特是我第一批要找的人物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美国CBS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沃尔特·克朗凯特得到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高度重视,博得了美国无数观众的依赖和亲近,并获得了本世纪7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决策人物”的称号。在现代中国,成为“克朗凯特”式的人物,仍然是众多新闻节目主持人心中的目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1995年接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记者采访时就说: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部集艺术性与史料性、欣赏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等诸位一体的佳作。《扬州八怪》多媒体光盘借助多媒体技术,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八怪”诗、书、画、印等方面的艺术,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八怪”以扬州园林为中心的社交和各种艺术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交互阅读欣赏功能,以高科技载体承继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光盘内容分为三大版块:一为“八怪与园林”,运用视频手段展现“八怪”与扬州园林密切相融的画卷;二为“八怪与艺术”,以人物为单元介绍“八怪”的生平及诗、书、画、印的艺术特征,并辟“精品赏析”栏目,将他们流传于世的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蕴挖掘梳理;三为“拍卖  相似文献   

14.
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是人物典型报道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16.
灾难之所以引起关注,就在于灾难中人的命运牵动人们神经.灾难报道除了追求更准、更快、更全的信息,还应追求“更人性”的故事.然而,在当前舆论生态分化和信息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报道灾难中的人成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新挑战.本文作者以“东方之星”翻沉事故人物报道为例,试图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17.
阎燕杰 《大观周刊》2010,(37):57-57
中国戏曲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相比较于西方戏剧中所呈现出的大喜、大悲,中国戏曲更有一种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不仅体现在剧中刻画人物的普遍性上,也体现在“大团圆”的戏曲结尾处。这种特殊性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国人特有的“中和、中庸”的思想观念,其次是受“以喜衬悲”的艺术创作手法的影响,最后是特殊的观众群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19.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20.
<正>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腾飞的世纪,是科技英才辈出的世纪。首届“中国十大科技前沿人物”颁奖仪式8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王光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等为“中国十大科技前沿人物”获奖者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