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军部队蓬勃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大背景下,由军报记者部担纲领衔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驻广州战区部队确立战斗力标准调研手记"一组7篇系列报道,在部队产生强烈反响。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思想立高度、以深入掘深度。  相似文献   

2.
盛夏七月,作为军报参加“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的最后一名记者,我一头扎进了广州军区“官兵团结模范连”——某集团军高炮团七连。在近半个月的日子里,自己在与官兵摸爬滚打之余,在《记者蹲点看基层》专栏里刊发了《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这里的风气真能培育人》、《这里的风气源自敢较真》、《这里的风气让人底气足》、《这里的风气有益干事业》等5篇稿件,编辑部和值班的社领导对此组稿件倾注了不少心血,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有的稿子还被评为“当天好新闻”。《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一稿,还获得了总政宣传部《记者蹲点看基层》优…  相似文献   

3.
2014年5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全军部队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人民军队报社选送的“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讨论”(以下简称“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专栏,荣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此前,该专栏被兰州军区政治部评为2013年度十大优质工作之一,并有多篇稿件在报社月评中获奖,有的受到兰州军区领导批示。去年3月,  相似文献   

4.
入伍第一年,团政治处根据我在地方党政机关搞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把我调到了报道组。刚到报道组那阵子,感觉自己写部队的稿件很不容易,不知从哪儿下手。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写作“战法”,重新理清了工作思路,写部队稿件时就顺手多了,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稿近四百多篇,其中有好几篇受到了军报编辑的好评。一些同行羡慕地问我有啥好“诀窍” ?说实话,“诀窍”咱没有,体会倒有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体会是:让“丑媳妇”多见“公婆”。   我常把初稿比作“丑媳妇”,第一读者比作“公婆”。将初稿先交给第一读者——连队官兵…  相似文献   

5.
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都想在自己的新闻生涯里写出几篇有重大影响的稿件。当记者10多年,我先后采写了数十篇调研稿件,其中也不乏得到好评之作。可是,在努力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 1993年6月,新华社国内部二编室组织了一次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题调查。在此期间,新华社领导把参加这次调研的6个分社的记者找到北京,亲自听汇报、议观点、出题目。经过记者、编辑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6组近10万字的系统调查。作为这组重点调研的参与者之一(我分工采写《苏、锡、常以公有制为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查》一组三篇),除了调研本身的成果外,我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对如何搞好有重大影响的重点调研有了更新的体会和认识。我把它归结为“三得”。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前方形势多变、信息海量,这就需要后方有强大的处理、决策团队,将前方和后方力量凝聚在一起。武汉晚报前后方联动、多部门参战、由编辑主导的重大战役性报道机制.多次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受到记者、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眼下,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部队开展得如火如荼,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军队媒体、军事记者来说,同样有一个战斗力的问题。军队媒体的战斗力既体现在作为一支直接参战力量的能力素质方面,也体现在自身传播能力、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方面,同时还体现在自身形象方面。军委领导强调指出,对军事记者而言,形象有时也是战斗力,这是大有深意的。树立军事记者良好形象,应该在着力培塑养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和另外一名同事临时受命,做外围的配合采访,属于“无证记者”。在无“证”采访的19天里,我采写的《随州市长论大部制》、《商品不短缺,涨价太高没理由》、《自主招生就怕递“条子”》等稿件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全年在军报刊稿188篇,在军报记者队伍中名列前茅。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数字,我感到有些意外。仔细数了数,去年仅采写“两会”、“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党的十七大三次重大活动的报道,刊稿数就过百篇,采写军委首长活动、下部队调研稿件45篇,而反映部队工作的报道仅10多篇。这  相似文献   

10.
早春2月,我随报社组织的“贫困乡徒步采访团”,前往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大悟县黄站乡和花桥乡,进行了为期26天的采访。其间,我采写了17篇稿件,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了7篇,本报发稿13篇。其中,“黄站乡采访札记”一组6篇稿件受到了地委书记邓道坤的好评:“稿件很实在,反映的问题深刻,对搞好扶贫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同  相似文献   

11.
我当兵6年。学习新闻报道已5年有余,稿子写了一大摞,获报刊编辑和读者好评的优质稿也不少。作为一个资深“网络记者”,我采写的稿件网络点击量也持续攀高,可唯独个人档案袋里的“荣誉系数”却一直上不去。  相似文献   

12.
“记住,你是后期‘守望’小汤山的记者,越往后稿件就越难写,对你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6月8日,我被派往小汤山非典医院值班时 ,记者部领导的一番叮咛让我倍感几分压力。我心里明白,小汤山医院组建之初,军报开辟的“小汤山定点医院记者守望札记”专栏,到我值班时已发稿40余篇,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如果自己跑不好抗非典宣传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既对不住前者辛苦创下的“品牌栏目”,更有愧于领导的期望。是记者,就要冲锋,我没有犹豫,毅然奔赴小汤山抗非典一线的战场。1、抓问题,增强稿件指导性。到达小汤山医院,行囊一放,我即刻投入采访工…  相似文献   

13.
韩勇 《大观周刊》2012,(20):108-108
高科技装备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是部队完成作战、执勤、训练等项任务的物质基础.部队没有精良的装备就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武警森林部队肩负着防火灭火、保卫森林资源的任务,是护林防火的突击队和生力军。部队装备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森林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与发挥。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1):43-44
在很多人印象中,二战中的日本军人个个都是亡命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日军中有一支以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  相似文献   

15.
刘汝山 《军事记者》2007,(11):27-28
2007年3月20日,《人民前线》报一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题为《导火索剪去5厘米》的稿件,受到部队广大官兵的好评,并被报社高票评为优质稿。这篇稿件是一篇由某装甲团宣传干事撰写的自然来稿,之所以能够配"编后"直接搭乘报社开辟的"头条直通车",是因为它紧紧扣住了军区党委大抓军事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提高部队训练质量效益这贯穿全年的中心工作的主题;客观、准确地抓住了基层部队在开展军事训练中,向实战要战斗力所展现出来的"闪光点";回答了"我们天天喊向实战贴近,怎么样才能贴近"的现实问题。稿件的编辑过程说明:要增强稿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就要紧贴中心工作,弹准中心工作的强音。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忙里偷闲,深入到偏远的山区和乡村,到那些记者和通讯员很少涉足的地方去挖“新闻”,两天时间,收效明显,两篇通讯分别刊登在《温州日报》和《乐清报》,受到读者好评。 这两篇稿件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为了山村的明天》是今年2月初,我到偏  相似文献   

17.
记不清是那位新闻老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记者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抱娃娃。”想不到这句名言竟成了我当记者的座右铭。几年来,我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满怀激情写“读者来信”。4年多来,我在报刊、电台和广播站发表的800多篇稿件,有近三分之一写的是“来信”,受到新闻单位和群众的好评。我写“来信”的想法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萌发的。1982年下半年,我调到咸阳市广播站后,一天,听到省广播电台广播说陕南农民大米多,有的吃不了便用来喂猪。我当时想,关中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米很少,何不写封  相似文献   

18.
赵宇  马长青 《军事记者》2006,(10):64-64
多年来,武警8680部队党委“一班人”始终把新闻报道工作当成部队战斗力的一部分常抓不懈,经常为报道工作“深挖井、畅通渠、常送米”,引得报道工作“活水”长流不息,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初,报道组一名报道员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另外一个单位。由于时间仓促,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政委刘建华把这件事记在心头。一次,刘政委下基层蹲点时得知,战士小马入伍前曾是曲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在读生,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在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调到了报道组。果不其然,小马接手报道工作1个月,就有《从梦想到责任》等4…  相似文献   

19.
老山前线红军师“猫耳洞之声”乐团去年底来北京进行了演出.我在参加接待工作的同时采写了3篇报道,其中刊登在去年12月22日《北京晚报》一版《猫耳洞之声乐团在京首演——“战地之星”轰动北京》的特写,受到了好评.对采写这篇稿件,我有些收获.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乐团没到北京前,我就和某报一位记者去招待所找该团的先遣人员谈了6个小时,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个乐团去年4月诞生在老山前线,绝大部分成员是连队的战士,他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大多是坐在办公室里“为他人作嫁衣”。作为编辑,我慎重对待每一篇稿件,努力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记者采写的稿件,经我编审后改动成段的有之,重写的有之,几易其稿的也有之。有的稿件不仅标题改动很大,其内容改动也与原文面目全非。经过反复修改而见报的一些新闻稿件,不仅记者、通讯员满意,而且也获得社会好评,获奖的不少。消息《农民葛世忠举办“薯王大奖赛”》获得1999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就是我在编审通讯员的来稿中发现、在发现中挖掘、在挖掘中提炼而成的。在所编的众多稿件中,包括获得各类奖项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