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2.
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强调教师要富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古诗,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古诗、走入诗境、体会诗情,教学中应当瞄准诗题、紧扣诗眼、介绍背景、聚焦角色,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使得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作者“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需“披文以入情”。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读者.还是作者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粱.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仅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满含激情地投入到每一篇课文中.认真把握文章的风格和基调,要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从而使学生感悟文章的真谛,陶冶其情操。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具备“激情”,虽然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是也要做到声情并茂,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把“‘激情”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师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才会在教学中以“情”动人,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试想,那种刻板的神态、呆板的声调、乏味的形体动作,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呢?中学现行教材,大部分是文学作品,这些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都是作家、文人用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  相似文献   

6.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古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哲理深邃,语言精练,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美,教师该如何进行“美”的教学呢? 策略一: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 在古诗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教师首先应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教学时,通过有感情的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达到作者、教者和学者(学生)三者情感的统一,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激发学生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沈健 《学语文》2005,(2):50-50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中国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大纲的要求,把诗歌中内蕴的美感通过点拨释放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启迪,  相似文献   

9.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在集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于一身的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和激情,在日常工作中的修养和追求,教学改革中的方法与艺术。一、美感·激情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内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审美素质和激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可谓“文质兼美”。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歌颂祖国美丽山川的诗…  相似文献   

10.
罗首成 《湖南教育》2004,(19):19-19
激情的课堂课改之后的语文教学不再停留在为学语文而教语文的水平,它减少了相关知识点沉闷、枯燥的讲解,更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和价值的突显。正因为如此,我以为语文教学较之以往更需要融授者之情、学生之情与作者之情于课堂,教师要满怀与文章的共鸣之情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承担角色,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有所感悟和启发。从这一层面来说,新课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对人类文化广泛涉猎并精研教材,富于才情。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怀揣教育的希望,满怀信心,富于激情。再次,教师在课后应该善与学生谈所教所学,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是作品感情、教师感情、学生感情的“情”的融会体,那么,课堂上如何营造浓郁的“情”气氛,去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形象美、自然美、语文美呢?  相似文献   

1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3.
何玉智 《学周刊C版》2020,(1):105-105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语文教学没有了涌动的情感,就是一潭死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饱含深厚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情感,并合理引导,使学生从语中悟情,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语文教学没有了涌动的情感,就是一潭死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饱含深厚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情感,并合理引导,使学生从语中悟情,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模块”。是由课程标准(大纲)的性质而决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它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价值。遵循“模式”,也要突破模式。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要求实、求新、求活,教师要用激情去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创造出新颖、优质的具有个性特色风格的“语文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6.
“审美创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理解审美创造的教学内涵、教学指向,同时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采取显化策略、共情策略和表现策略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场好戏,取决于导演的艺术与演员的“投入”。课堂教学亦当如此,教师的“导”一一贵在循循善诱,以情诱之,以趣导之,以情激情,以趣引趣,创设和谐的教学’隋境——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巧设导语,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以情传情地“导”出个“我要参与”的学情来,继而以趣诱情,以言传情,师生合力营造灵感外化的情境,从而“导”出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效果来。这就是课堂上一幕幕教学情景剧。  相似文献   

18.
“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虽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意义重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