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味姻婚     
婚姻是人生的一段里程。自从世上有了男人和女人,婚姻就成为人类社会无法逃避的话题,一代代的延续着、叙说着。  有人说婚姻是幸福的,也有人把它比做坟墓。无论是幸福的婚姻还是不幸的婚姻,我们毕竟选择了婚姻。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协调婚姻中失衡的东西,不能让它阻碍我们获得幸福,这也是我们争取幸福的思想准备。  婚姻本身对待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无法强加于人幸福或者不幸。但是,现实生活中确有幸福的婚姻和不幸的婚姻。而导致这两种婚姻的,其实就是人们对于婚姻的两种态度。对婚姻持何种态度,是我们…  相似文献   

2.
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意象。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女性被传统封建婚姻的摧残、男权社会的主体压迫以及残缺的个体生命需求造成无爱的婚姻压抑以后卑微的个体生存悲剧;爱情的求而不得、情爱的压抑与畸形所带来的绝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女人最终无法反抗而精神扭曲走向绝望的生命悲剧,有力地透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艰难的生存境遇,并且通过荒诞书写和对比手法两种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加强作品的悲剧力量,从而激发读者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白鹿原》的婚姻习俗和由婚俗折射出的白鹿原崇尚刚柔相济的女人观,阐释了白鹿原上女人悲惨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乡土中国》一书中,作者写到了乡土社会夫妻感情淡漠的现象。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生存始终是个问题。财产决定了人的生存状况,维护财产是第一要务。所以,为了传承财产,为了要继承人,父母要为儿子娶妻。婚姻是为了生育,生育是为了继承财产,所以婚姻和生育都是财产制度。财产需要稳定,而感情是最不稳定的,所以婚姻排斥感情,夫妻感情普遍淡漠。《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也是乡土社会,所以财富、地位这些现实利益仍是第一位的,感情不但不被祝福,而且会被视为威胁现实利益的因素。所以,宝黛的爱情注定无法落地生根,林黛玉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相似文献   

5.
《妻妾成群》是苏童小说创作风格发生变化后的又一篇力作,小说着力展示了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下妻妾们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归宿,可以称做是透视中国女人命运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肖红是一个女人,她有着极不幸的家庭与婚姻的悲惨遭遇;肖红又是一位女作家,她有着极短促的文学生涯。本文从肖红所经历的生存不幸中,寻找构成肖红女性意识的精神支点;从肖红作品的艺术魅力中,阐释肖红女性意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千年梳妆     
公元一零五四年,偏僻的四川举行了一场毫不起眼的婚礼。男方名叫苏轼,青神县中岩书院的学生。新娘是他老师王方的女儿王弗,这一年,刚满十五岁。按林语堂的说法,一切婚姻都像赌博,都像在茫茫大海里行船。苏轼与王弗也不例外,婚姻的幸福不可预测。但是苏轼无法说,不行,我不了解她。如果这样,他的父亲苏老泉就会大叫一声:你奶奶的!然后一巴掌扇将过去。一切都是天定,苏轼能做的只有等待。他就像神话里的王子,渴望爱情临空降临。新娘王弗则只是希望从此能够好好做苏家的女人。这几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中国女人的心愿。王弗也渴望爱情,但她更渴望平平安安地做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8.
《结婚以后》主要通过女性的身体、婚姻和家庭的叙事,揭示女性在所谓的"私人领域"内的生存困境:"沉重的肉身"成了男性欲望消费的对象,"无爱婚姻"是女性在婚后生存的"人间地狱","家之囚笼"使女性生存在"在而不属于"的惶惑之中。概括地说,《结婚以后》主要破解女性"私人领域"内黑暗无光的历史。高长虹以"人"的意识、用艺术想象暴露男权社会制造女性生存困境罪恶的同时,却始终无法摆脱男权意识形态隐性的羁绊,无意中流露出男性作家"大男子主义"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国内婚姻挤压问题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学、人口学的角度出发,擅长对各项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数据分析。然而,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单纯的数据分析无法体现出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婚姻市场的动态变化过程,更无法诠释婚姻挤压形成、调适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机制及其制衡过程。战后四邑侨乡社会婚姻挤压问题研究能够为我们从历史学的视角检讨和反思国内婚姻挤压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经验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一位欲望都市的感性女人--唐晓南,作为中产阶级白领阶层女性的共同代表,她自私、追求生活时尚和低级趣味,在追求个人婚姻幸福的同时,缺乏社会责任,缺乏对自己清醒的理性认识和思考,终至成为欲望时代的悲剧女性。  相似文献   

11.
池莉的小说敏感地捕捉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某类特定阶层市民生存、婚姻以及人生观的本真状态,反映了社会现状以及特定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评价一段婚姻的好坏,女人会动用智商情商爱商,只要这段婚姻中好>坏,那便是女人认定的幸福婚姻了。虽然如此,未婚女人还是会感到挠头,如何才是"好>坏"的婚姻?到底嫁给谁更幸福呢?  相似文献   

13.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王校羽男人与女人相伴而生,共同创造了人类社会文明,但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男人与女人始终未能生存在一个对等和谐的社会之中。女性在经历了人类母系社会的短暂辉煌之后,便进入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作为这种时代的一种折射,英语语言中的性...  相似文献   

14.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婚姻悲剧,从深层意义上讲,源于人性生存哲学的悖论。其实,文本演绎的只是人类文明社会家庭悲剧的一个缩影,故事说明了人生亘古不变的一个哲学命题:卑微的人性只能在命运与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生命个体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被命运戏弄,最终为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男男女女在人生的这一遭中,阐释着婚姻的共性因素:爱(包括情爱与性爱)、文化、生活、命运。男女源于爱才有了肉体的接触,灵魂的结合,从而共栖一方,创造了人类的婚姻文化,也丰富了婚姻的生命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婚姻问题正呈现上升趋势,离婚率升高且年轻化,其形式也变得复杂多样。处理和解决婚姻问题耗费了社会巨大的人力物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分析婚姻问题总是无法顾全所有的问题现象背后错综复杂的本质原因,而从广谱价值论的角度出发恰好能够弥补这个缺陷,让婚姻中的根本矛盾显得更加明朗,为人们看清中国现代婚姻的本质和处理好婚姻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班的《觉醒》描绘了女主人公埃德娜女性主体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探讨了身处父权社会压制下的女性生存的基本问题。由于身受婚姻、母性的重重束缚,她无法彻底斩断与父权社会的联系而绝望地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埃德娜觉醒的不彻底性是造成其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近来引起广泛关注。它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传达了大机器工业以及战争对人类的身心摧残与扭曲。故事中存在众多疑问,柔斯为什么会放弃看似美满的婚姻,又会从一个思想保守的姑娘转变为"第三者",最后又为什么与自己素昧平生的皮尔逊太太共同生活。将从社会和精神两个层面来探索女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8.
大喜 《八小时以外》2010,(8):118-118
一个女人.经历三次婚姻.到头来只有一句话:“离婚成为我的再生之日。”这个有着三次失败婚姻的女人一生都在不断地计划、追逐、然后逃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婚姻社会功能历史演变的分析,指出婚姻的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审视。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崇尚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婚姻的社会功能应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和注重个人的生存状态,力求使之回归到于人于社会有益的价值状态。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作家爱米莉·勃朗特,浪漫热烈而多情,却清楚地认识到,所信仰的至真至纯的爱情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无法生存.<呼啸山庄>作为她唯一的一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渴望浪漫爱情同时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矛盾心理.爱情与婚姻,浪漫与现实的冲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在这种矛盾面前,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难免会犹豫徘徊.这正是<呼啸山庄>所暗示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