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影史无法忽视"第六代"的存在。十多年来,第六代在故事主题、叙述手法、拍摄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更加关注都市场景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使宏大叙事逐步退场,他们以个体化、情绪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的拍摄风格,正在创造着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2.
1999年是“第六代”导演有全新表现的一年 ,这批电影的题材、类型等较前期都有较大拓展。叙事语言向传统回归 ,叙事主题由边缘向中心游移是他们的共同趋向。本文仅对张元、张扬的电影及其转变作一些描述 ,进而考察“第六代”转变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3.
《雪花秘扇》是美籍华裔导演王颖进行跨界文化生产的又一次尝试,电影的跨界性不仅表现在投资、宣传、制作等外在环节,也表现在电影内在叙事的跨性别、跨国族、跨阶层尝试。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国、女性和同性恋的故事,王颖表征了一个置身西方主流电影场域中的华裔导演,如何通过一种边缘性的创作,完成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潜在抵抗。然而一个完全差异性的"他者中国"的建构,于不期然间却迎合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雪花秘扇》最终反映了试图出入中西的诸多华裔导演在跨界文化生产中的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4.
电影《乘风破浪》在青春类型的包装之下讲述了男性的成长故事。从表层叙事看电影讲述男性的情感经验,其实实践了向父权秩序回归和靠拢的文化立场。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带有符号化特质的男性能指形式,都是欲望化的性别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5.
《我叫刘跃进》的问世,不仅打响了中国作家电影的第一炮,为电影反映主旨作出了榜样,而且为电影自身的艺术效果作出了贡献,为作家电影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家电影的出现是是影视与文学碰撞的当代产物,也是作家与导演默契合作的结晶,是电影素质提高的表现与探索。虽然作家电影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但它在今后发展中必然会逐渐成熟,在当代电影的道路上行将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