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图学文”课是由图画与说明图意的课文组成的教学内容,图画形象地表达了课文内容,课文准确地叙述了图上的事物。它把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看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学文,可以使学生了解怎样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图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图文结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步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很热闹,可是课文却读得嗑嗑巴巴,还有一些生字不认识。  相似文献   

3.
“激疑拓展”是我校“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阅读多思教学法的实验步骤之一。这一环节即是教师诱发、点拨和探索课文的重、难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宜在课文的重、难点或特点之外巧下“金钩”,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思考动机,让学生“多思”、“善思”,拓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一、以趣问激疑拓展引奇激趣之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引导学生精读)后提问:“要是小蝌蚪问你:‘小朋友,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妈妈,…  相似文献   

4.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很热闹,可是课文却读得嗑嗑巴巴,还有一些生字不认识。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其中心环节是明理,所谓明理,就是对学生讲明道德,使学生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提高道德认识。怎样使学生理解课文讲述的道德,激发道德情感,进而使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实践?一、紧扣课文主题明理每篇思想品德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明确告诉学生,本课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为什么要按本课讲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做,怎样去做。如教《学习礼貌用语》一课,教师应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本课所阐述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活动,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里,思维信息的交流是主要活动的形式。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师生的思维“同步”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教好课文 启迪思维每一篇课文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钥匙。因此 ,紧扣每篇课文的特点 ,深入剖析课文 ,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照“样”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思索 ,受到启迪 ,练好作文基本功。这样做具有直观形象和知识迁移快的特点。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是一篇参观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抓住课文按参观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所见所闻的特点 ,使学生在写参观记、游记方面得到启示。随即指导学生“照样子”写《参观×××》《游×××》,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8.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假设”,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利用“假设”引申课文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将课文进行假设性引申,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引申中学会求知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伟 《江西教育》2022,(9):54-55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课文时,就有意识地选择了信息含量较大的长课文和思维含量较大的难课文。这也成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在选择文本类型时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这一类“长难课文”时,教师要针对“长难课文”思维含量大、信息量大的实际情况,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长难课文”的相关策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因此,教师在指导背诵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背诵。笔者试以小语五、六册部分内容为例谈谈。 一、扣住“眼” 此处所说的“眼”是指所要求背诵的短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抓住了这些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背诵的思维点,使学生凭借这些“眼”,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术”。“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点拨术”,就要讲究点拨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入。造阶搭梯,指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课标教材的一些困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对“活动性课文”和“范例型课文”的认识和应用,抓住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导向,合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勇于展开知识生成过程和学生思维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归因可以有很多条,但不可轻视的一个问题是传统阅读教学偏重于告诉学生去努力弄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而严重忽略了启迪学生“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导致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只是接受课文的“容器”,阅读教学未能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学生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更要激发“我想对课文说什么”。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等,都在呼唤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中学语文高中课本,每篇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讲读课文前称为“预习提示”,自读课文前称为“自读提示”。(初中课文只有“自读提示”——编者注)“提示”的作用,应该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但实践表明,这一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根据“提示”到课文中寻找一一对应的注脚,不免机械。那么,原因在哪里?下面我想从“提示”的语  相似文献   

15.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文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文类型。它的基本特点是图画形象反映了客观事物,表现了课文内容;文字生动地说明了客观事物,描写了图画中的事物。教学这类课文,必须落实图文对照,把看图与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把认识事物与学习语言文字有机地联系起来,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怎佯才能做到图文的有机结合呢?笔者仅以《放风筝》例,试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思维”,即教师的教学思维、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课文的思维脉络,这三种思维被“参考书”统得过死又受课文的思维脉络限制,从而造成了语文教学思想的习惯性、定势性、教学方法的守旧与僵化性,严重地窒息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处理这三者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  相似文献   

18.
小学每册语文课本,都包含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好、学好是师生的共同任务。为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一、指导学生认识“目录”的作用。应该让学生知道,题目好像是一篇课文中的“线索”,可把课文的内容“串”起来,“目录”则是把全册课文的内容“串”在一块儿,我们看了。会“一目了然”,对完成一学期  相似文献   

19.
存疑与思辨是进行创新学习、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为“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实现创新。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思维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实践了许多年 ,但是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仍是令广大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笔者也是倍感困惑者之一 ,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渐有所领悟 ,探索出了语文课“四读四问四练”导读教学模式 ,使这一问题得以较好的解决。这一模式“以阅读为形式 ,以问题为载体 ,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 ,让学生从多读、多问、多思、多练、多悟中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从而使“三为主”的课堂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可用下图表示 :教学过程 :通读课文→研读课文→回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