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下,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时兴一种"不用举手就可直接抢先发言"的师生交流方式.倡导者云: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等等.是的,这确实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摒弃了师道尊严,似乎也更能体现课堂中的民主气氛,也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但很多老师在倡导并付诸行动一段时间后感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好.究其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越少,到了初三、高中已很少有学生举手。许多教师无奈,只得采用“点将式”、“火车式”、“集体问答式”等方式提问,这更加重了学生对“举手发言”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坦言自己有心里障碍,这手就是举不起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了许多教师苦恼的难题。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在课堂教学中试行“不需举手,自由发言”的新做法,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深受学生欢迎。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如今这一举措正在大境中学全面推行。大境中学…  相似文献   

3.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里,都有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也都有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于是,那些爱举手的就得到了很多发言的机会,而不爱举手的则常常被教师忽略。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新的问答方式,这种方式,被学生调皮地称为——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似文献   

4.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教师不喜欢学生“接下茬”的理由是怕扰乱课堂秩序,再有,不举手就回答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良后果或者冠冕堂皇的理由吗?仔细想一想,似乎仅此而已。我倒是在寻找不利因素的过程中找出了不少有利的内容。从学生方…  相似文献   

5.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大都不愿意举手发言了。举手就意味着被老师叫起来“说话”,而孩子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恰是一个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印象的年龄,所以,生怕别人说自己“假积极”。于是,在课堂上便形成了谁也不愿主动发言的局面,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种惧怕发言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正一、让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要有发言,然后积分,回答一次得一分。每天每周都有。每天发言好的学生,发言次数最多的,分出前三名,根据发言的内容,适当地减轻他们的作业。虽然有的学生积极举手没有答对,但是通过举手也能在站起来的那一会儿努力地想答案,这就是一个进步。所以,不要让学生害怕举手,要让他们知道,举手是一件值得夸奖的举动,这样才会调动学生们主动举手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情况:一部分幼儿总是踊跃举手发言,另一部分幼儿却很少举手发言,有的甚至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往往会请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即使请了他们,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无形中导致爱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着。应如何为沉默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10.
倡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实施开发式教学是当今小学课堂教学的新潮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过分注重传统的“规范“,“举手举右手,发言先举手“,更不允许学生插嘴,而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故意不让学生发表看法,严重压制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悖于当今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曾经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罗森塔尔效应”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惊喜。巧用小评语,加强了我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我的期待中主动求知,快乐成长。一个文静、内向、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交上工工整整的作业,我写上“批改你的作业是老师的享受,老师更期望听到你课堂上的精彩发言。”第二天,她就高高举起了手,积极参与课中讨论。一个聪明的小男孩课堂上表现相当活跃,就是作业不尽如人意,我在他的作业后面写上“聪明的你一定能把作业做得更好。”终于他交上了整整齐齐的作业。一个从不举手的学…  相似文献   

12.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评价一堂课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样。而举手发言是其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于是有部分教师就片面简单地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举手的次数和发言的多少。笔就曾耳闻目睹过这样几个关于“举手发言”的小花絮,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要使班里平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就必须使班里90%以上的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使他们的思路和教师讲的知识内容同步前进。但是,平时课堂上1/3的学生,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举手不发言,造成课堂上启而不发,鸦雀无声。怎样使不发言的学生也活跃起来,积极举手发言呢?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15.
贯彻"素质教育",举手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发展。举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落实教育的同时,老师综合能力得到体现,运用感化的语言,带动学生举手,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能力、适应能力。鼓励多举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强化课堂交流发言,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在讲《勇敢的孩子人人夸》时,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按常理对那位不“勇敢”的女生进行了批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也一一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就在此时,郑浩然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同学们的看法,人家不愿意玩,干嘛非强迫人家呀?”我愣了一下,一想也对呀,我要是这个小妹妹,只是不想玩,能说我不勇敢吗?我该如何回答呢?学生是有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学生真心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决不能把这与大家不一致的发言一棍子打死,这是多么宝贵的发言呀!我暗暗提醒自己。“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相似文献   

17.
拜读朱作仁教授的《语文教改:我的二十二条建议》,受益匪浅。尤其第 6条中朱教授指出的“对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允许提问也允许学生‘插嘴’,打破‘要发言先举手’的框框”,更使我们感到为学生创设自由发言氛围的必要性,也更加坚定我们在这方面继续努力的信心。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课上,鼓励学生敢说多说。首先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当学生通过读书自悟有收获、有疑问时,可以不需要举手,等待老师的批准,想说就站起来说,说完后就自由坐下。并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敢说,看谁会说,看谁…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如何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里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营造宽松氛围,激活创造欲望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常偏离常规的思想而受到压抑。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如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抢答,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意见不同可以争论,对教师可以提意见,对书本…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视野     
无需举手 自由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常常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们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士优先,前排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师们认为,“无需举手,自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孩子在众人面前显得腼腆、拘束,好像大方不起来,学习时表现在课堂上不善于积极举手发言,上课常会出现“冷场”现象,致使好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思考不积极,发言不主动…….但我觉得问题的结症在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如下工作.学生完全可以积极举手发言,使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