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我们发现了自然存在的“历法calender闰年leapyear规律”和“闰年(设置闰日leapday)周期”。这是有史以来全球的历算学者们梦寐以求,而始终也没找到的那个瑰宝。今天我们找到了这个瑰宝,在历算学上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笔者根据这些自然规律制定了“自然历”,(见《自然历总表》)分一年12个历月calendar month,每个历月含两个自然节气,每年的元旦肯定在立春节目,12月初一肯定在小寒节目。把闰年日放在元旦日前。每年含52周,正月初二起周一,12月29日为周末。元旦日不在周号内,闰年日不在周号,也不在月号内。每年的季、月节、周、日号关系都固定下来,年年相同,所以一年历就是万年历。这对社会发展将带来无穷尽的方便与福利。“自然历”的闰年周期是673年,每个周期内置163次,其中4年一闰的141次,5年一闰的22次。后一周期与前一周期中的同一年号在“黄道(ecliptic)”上的起止点只差2秒。比现行的“格里历”要精1600倍。这一发现,在我国来说,是继“指南针”、“火药”之后的,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今年农历(癸酉年)是闰年,全年13个月,有383天。农历为何要设置闰年月?今年为何闰三月呢?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作为根据的历法,所以又称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其周期是365.2422天。因此公历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被民间习惯称作阴历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所谓“阴”,它的历月以朔望月为基础,平均为29.5306天,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谓“阳”,它的历年基本适应回归年,以每年“立春”前后的一个朔日为岁首——正月初一。这样农历平年12个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公历年少11天左右,两三个农历平年就会与公历相差一个月左右,久而久之,会出现寒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大月和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根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判断闰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辉 《中学教育》2007,(9):58-58
中国人习惯将每年的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了“年·月·日”这节课后,学生到办公室来问我。“老师,公元100年是闰年吗?”“不是。”“我算过公元96年是闰年,每隔4年一闰,为什么公元100年不是闰年呢?”“因为公元100年是整百年,而整百年必须被400整除才能是闰年。”“我不太明白。按照每隔4年一闰年的推算,公元100年就应该是闰年。难道每隔4年是闰年,错了吗?”这一下可把我问蒙了,我不知该怎样回答她,心想这孩子真烦,怎么非要问个为什么呢?可转念一想,学生对知识的这种渴求精神和执著的学习态度,是多么需要教师的肯定与表扬。难道就为了教师的面子,而对学生大发雷霆,训斥一顿,…  相似文献   

6.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在历法上称为一年。为了计算方便,平年是365天,四年一闰,闰年366天。因地球绕太阳运转并没有固定的始点和终点,故新年的元旦只是人为规定的,历史上各种历法并不相同。公元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第七册第65页讲到闰年时有这样的叙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按这条规定,1900年是不是闰年,学生答:是闰年。教师说:错了。学生疑惑不解。教师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才是闰年。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合365.2422日。即比平年多0.2422日。经过4年就多0.2422×4=0.9688(日),约合1日。所以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按照上面的说法,1900年好象该是闰年。假如是闰年,从1800年到1900年这100年里,应该多出25天才行。可是0.2422×100=24.22日约合24日。所以第100年不闰。 又0.2422×400=98.88(日),约合97日。按4年一闰的话,400年内该有100个闰年,但400年内有三个整百数年份不闰,所以该有97个闰年。这就是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农历每11年设置4个闰年。公历每四年一闰,一百年少一闰,四百年又多一闰。农历去年闰十月,公历去年闰2月。农历闰年加一个月,公历闰年加一天。我国通用的这两种历法,按上述办法设置闰年,固然有天文学上的原因,但也有其数学道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2天,而月亮绕地球一周(农历的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2.9秒,合29.5306天,于是用辗转相除法,将一年中含有的月数365.2422/29.5306化为连分数得:  相似文献   

9.
公历的由来     
公历俗称“阳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每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历年中的平年为365日,四年一闰,闰年366日;一年分12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闰年30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从2月减去一天加在8月(因8月的拉丁文与他的名字相同),这样,2月平年为28日,闰年为29日,又把9、11月改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由于年平均长度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累积到16世纪末,春分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于是,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10月4日命令以…  相似文献   

10.
每年1月1日的“元旦”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由来以久。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虽然历来都比较看重“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然而,这几年“过元旦”也日渐盛行起来。因此,特地介绍一些有关元旦的知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我们考察汉初120年《史记》中历日的记载,发现有37处与《二十史朔闰表》、《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等今用历谱不合,本文以时为序将其列出。汉初120年也是司马迁去世前的120年.涵盖了他的一生和生前约六十年.《史记》的纪年理应可靠。文中揭发出的矛盾应当得到历史、历法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明初汉字音译本《蒙古秘史》开始一直到今天,学界无不把其中第81节的“夏之首月十六”视作阴历四月十六.也就是“孟夏月十六日”。其实,从帖木真能够长时间地躺在斡难河水里,羊毛不仅已经剪完,而且已晒干装车储存来看,“夏之首月十六日”绝不可能是指河冰刚刚融化的“孟夏月十六日”,而是13世纪之前蒙古人使用的以草青为一年的物候历的新年,相当于阴历正月初一,可称之为物候历的“春之首月首日”。至于物候历的“夏之首月首日”,指的只能是三个月后的孟秋月十六,也就是阴历七月十六。将“夏之首月十六”视作“孟秋月十六日”,也就是阴历七月十六,一切疑难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既是阳历的闰年,又是农历的闰年,阳历与农历的闰年有何不同?设置闰年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节日问候     
《海外英语》2014,(5):7-7,63
目标:学习有关问候的实用单词和表达。想一想:你上次向他人问候是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下面的问候语你用过吗,都是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  相似文献   

15.
关于炎帝的历法,宋.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这里,"三朝"指年月日;"摄提"即摄提格,是指地支中的寅,"七曜"为日月五星。这说明炎帝创制的《太初历》起始日那天,为寅年寅月寅日,日月五星会聚在一起,并且是从"天关"星开始。通过天文年代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公元前4 951年3月28日为炎帝《太初历》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16.
"苗年"是苗族每年一次的传统节令习俗,由于苗族各方言、次方言及土语区的居住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变化以及生计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各地的"苗年"在时间、仪式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异.主要阐释的是:各地"苗年"在时间上之所以不同,这与苗族传统历法在各个苗族支系的使用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第一个盛世汉代,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  相似文献   

18.
明末历局的开设及其组织编译《崇祯历书》和引进西方天文仪器,使中国的天文学走上了与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的道路。西方传教士也借进入历局参与修历的机会,得以深入宫廷传教,并使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事业在“南京教案”之后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19.
We now live in a global age. Technology and trade have narrowed the gap which once separated cultures and nations. In this world, which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children need to hav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bout other cultures and to 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cultures other than their own. There are many ways to help the children 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 Celebrating New Year's Day around the world is one approach. The following are activities for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Yi Hao,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head teacher at th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Center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where she is completing her doctoral study.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而2008年元旦中国人按照新的法定假日方案度过第一个节日之后,人们迎来了放假的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在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的同时也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