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距今4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件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鱼化石,并将这条具有许多原始特征的古鱼命名为“梦幻鬼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这项成果的文章。美国科学家称,这一发现将有关包括人类在内的现生脊椎动物起源的探索从泥盆纪(4.16至3.59亿年前)推向了更加久远的志留纪(4.43至4.16亿年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4-315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朱敏研究员课题组,在云南曲靖、昭通等地组织了多次发掘,2008年4—5月,他们再次对发现下颌标本的层位进行了新一轮的发掘,此次课题组除了发现大量分散保存的硬骨鱼脑颅和上、下颌标本外,还出人意料地发现了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朱敏等对这些硬骨鱼类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Guiyu oneiros)。  相似文献   

3.
考古研究     
正4亿年前"鸭嘴兽古鱼"的脑腔和内耳新知提出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新框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幼安、卢静、朱敏带领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开展了对4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盾皮鱼类(布林达贝拉鱼,俗称"鸭嘴兽古鱼")脑腔、内耳和内淋巴系统精细解剖结构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Current Biology。根据新数据,论文详细厘定了有颌类特征矩阵,对其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基于最简约假设的系统演化树与之前假说有较大区别。在新提出的假说中,  相似文献   

4.
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李大庆)今天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课题组的论文,介绍了新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将四足动物支系的演化历史前推了1千万年。  相似文献   

5.
国内速递     
正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3月22日,有着88年历史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北京发布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在古生物学各分支领域取得的科学成果,有力地推动着世人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前五大进展分别是: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1.3亿年前羽毛β角蛋白的发现使古生物色彩复原更加可信、华北发现距今15.6亿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网北京4月5日电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小组在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的食肉恐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一发现为带羽毛恐龙家族再添一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5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舒德干教授等人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上的又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动物“长江海鞘”,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奠定了基础。这枚化石与舒德干教授早先发现的半索动物 “云南虫”、头索动物“华夏鳗”、后口类“西大动物”、脊椎动物“昆明鱼”和“海口鱼”一起,论证了普通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过渡的各种中间类型,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早期生命演化谱系。 舒德千教授之所以将这次发现的古老动物命名为“长江海鞘”,是因为他是“长江学者特聘教…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9.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11):14-1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新发现:中国早白垩纪长羽毛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迄今最大质量黑洞被发现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一项最新科学成果: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恒星级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11,(2):8-8
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一个由该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恐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7月25日,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其他国家的800人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百年成人身高变迁趋势"报告在欧洲科学开放论坛发表,报告研究了从1914年到2014年近200个国家的人口身高变化,收集的数据包括1800多万人口,是迄今为止对全球人口身高进行的最为详尽的一份研究和分析。身高的世界概况研究团队选取各国1914年和2014年18岁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6-766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6亿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分别是Shenshoulu(i陆氏神兽),Xianshoulinglong(玲珑仙兽)和Xianshousongae(宋氏仙兽)。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一个特别的、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新命名的神、仙兽都是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8,(6):1-1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老鼠身体内产生的一种分子——腺嘌呤核苷受体能对大分子进入大脑进行控制,当腺嘌呤核苷受体在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上被激活时,就会建立起一个进入血脑屏障的通道。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8-348
在最近出版的Nature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客座研究员盂津和他的合作者王元青、李传夔研究员描述了一件化石标本.代表了三尖齿兽类的一个新种——胡氏辽尖齿兽(Liaoconodonhui)。其下颌成分已经开始转变为现生哺乳动物中耳的听小骨。该种的外鼓骨和锤骨已经不再和齿骨接触,但仍然通过一细长的骨化麦氏软骨与下颌相连。  相似文献   

17.
吸血鬼鱼     
正吸血鬼鱼是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一条小溪中的一个新物种,但据推测,它已在地球上繁衍了近亿年。由于雄性的吸血鬼鱼生有尖利的獠牙,因而科学家用一个传说中的著名吸血鬼的名字——达尼埃拉·德拉库拉来为它命名。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9日报道,法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新的巨型病毒,据信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病毒。研究人员猜测,该病毒来源于远古时代或者甚至是源自其他星球,比如火星。该病毒被命名为"潘多拉病毒",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9,(4):3-3
近期《自然》杂志,以《中国藏匿的晶体》为题,用3页篇幅对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率领的团队,发现并生长出一种最新的光学晶体——氟代硼铍酸钾(KBBF)晶体进行了详细报道,并称“中国实验室成为这种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的唯一来源,它表明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实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I0006-I0006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老鼠身体内产生的一种分子——腺嘌呤核苷受体能对大分子进入大脑进行控制,当腺嘌呤核苷受体在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上被激活时,就会建立起一个进入血脑屏障的通道。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