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上旬,“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造者雷夫·埃斯奎斯到先后中国北京、上海作报告。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组织老师前去寻求雷夫的“速成秘方”,还有一些家长也赶去了,但他们几乎都“失望而归”,因为雷夫的教学理念太“出格”了。中国教育新闻网全文刊发了《美国杰出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中国报告会》的详细内容。透过这些内容,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他的奇迹与我们的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个普通而灵动鲜活的教育故事,一行行质朴无华而感人的文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教育的用心经营。雷夫·艾斯奎斯用自己的教育故事诚恳地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面对着身边的一群或天真或活泼或调皮的孩子,必须"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拿出百倍的精力和完全的爱心,为他们营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一、像雷夫老师那样,拥有科学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3.
雷夫·艾斯,这位被《华盛顿邮报》喻为“全美最有趣和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我国京、沪两地作了多场报告,着实掀起了一阵“雷夫风暴”。可以说,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传统教育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教育家雷夫·埃斯奎斯的著作,在其中表达出来的教育信念、观点、方式以及班级管理形式带给众多教师借鉴和启发。在著作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和一行行朴实无华的文字,所表达的是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用心和班级的经营。雷夫老师也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告诉教育者们:身为教师,面对身边天真活泼的孩子,必须要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奉献自己百倍精力和爱心,为学生营造理想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春光 《湖南教育》2013,(11):63-63
凡是看过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听过雷夫演讲的人,都会被雷夫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智慧深深震撼。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雷夫的教室和我们的教室竞有如此的不同?教室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25日,我怀着无比的好奇和憧憬来到济南参加"雷夫中国行国际教育对话——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现场会,期待着与"56号教室"教育奇迹的创造者"雷夫·艾思奎斯"的初次谋面,期待着揭开标准考试(SAT)中成绩一直位居前5%~10%的位置之谜. 见到雷夫本人,聆听着雷夫的"雷人雷语",一天的报告会在静默、在沉思、在掌声中不知不觉中溜走.雷夫这个名字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雷夫的"雷人雷语"就如一股强劲的"教育风暴"不断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沉浸在回忆中反思、比较、质疑、重构自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2013年雷夫中国行,再次掀起雷夫中国热.雷夫再次"遗憾地回国了",但雷夫热似乎才刚刚"启程".我们与雷夫的差异在哪里?雷夫与他的第56号教室已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美国教育的一个窗口.中美两国的国情、教育制度差异很大,但是"教育无国界",雷夫所传递出的教育精神和实践力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的好书.捧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在这间教室里,雷夫老帅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中,雷夫老师重视阅读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不仅对美国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中国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雷夫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他的爱心和奉献,更重要的是他的智慧。智慧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雷夫获得“全美最佳教师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10.
正雷夫·艾斯奎斯,美国霍伯特小学五年级教师。霍伯特小学的很多学生家庭贫困,且大部分是移民家庭。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2012年,雷夫来到中国。我带孩子们去见他。当时见面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舞台上,雷夫一看到孩子,立马单膝跪地,200多斤的身体很努力地弯曲到和12岁的孩子等高。雷夫在闪光灯下和孩子一起笑得灿烂如花。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老师是值得信任的,因为他那么自然本能地为孩子弯腰蹲身,他看起来就像个老师。  相似文献   

1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常读常新.“教室”要创造奇迹,必须回归教育的自然与真实.通过反复阅读、提炼反思和实践研究,本文从“真爱”、“坚守”、“创新”三个方面来谈雷夫带给教育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芳 《教育文汇》2014,(3):24-25
一个个普通而灵动鲜活的教育故事,一行行质朴无华而感人的文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教育的用心经营。雷夫·艾斯奎斯用自己的教育故事诚恳地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面对着身边的一群或天真或活泼或调皮的孩子,必须“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拿出百倍的精力和完全的爱心,为他们营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随班就读与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西方特殊教育经历了从回归主流到全纳教育的深刻变化;对应西方回归主流走向全纳教育的趋势,我国特殊教育理论应该在随班就读模式的基础上走向与全纳教育理念一致的"同班就读"。如同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实际和西方回归主流思想相碰撞的产物一样,同班就读是我国对国际全纳教育理论趋势的中国式回应,是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之间的嫁接、冲撞与融汇,是基于文化嫁接之上的再生成。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不仅对美国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中国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雷夫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他的爱心和奉献,更重要的是他的智慧。智慧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雷夫获得"全美最佳教师奖"的殊荣。教师的天职是育人。面对不同的生源,特别是面对所谓极其普通的生源,教师的智慧不应该体现在"择生",而应该是"有教无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封面照片上,簇拥着雷夫的孩子,绝大部分是亚裔学生。雷夫从教的美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着功利遮蔽灵性、愚昧遮蔽智慧、守旧遮蔽创新等问题。笔者力求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揭示雷夫教育思想的现实生命力,丰富其内涵,使雷夫的教育思想焕发出新时代的价值光彩。一、用雷夫教育思想更新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雷夫始终认为爱是教育动力的源泉,爱心是每一个教师的必备教育素养。然而,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刘徽 《现代教学》2011,(11):75-77
[本书及作者简介]《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续篇,这本书以一场棒球赛为线索,自然流畅地阐述雷夫的教育观,"尊重时间""练习专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懂得谦逊""选择学校""坚持到底"等让孩子能受益一生的教育理念随着赛时的推进一一展现。  相似文献   

17.
于一次偶然,我知道了雷夫·艾斯奎斯,拜读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了解了他在56号教室做的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雷夫,对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今后的教育事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一、做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的一名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目标由为政治服务回归育人为本,教育战略目光由狭獈保守转变为高瞻远瞩,教育内容设置由过分强调专业化到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以上创新表明,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这种回归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徐草 《班主任》2012,(11):12-14
正在雷夫富有情感的笔触下,让我为之震惊的是他对于阅读教育的创新。阅读课在雷夫心目中的地位高于其他一切学科。他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他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低。雷夫对阅读如此的重视,不禁让  相似文献   

20.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从书名看延续了第一本书"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一主题,不过从"让"到"点燃"的改变,又进一步强化了雷夫老师"不强迫学生,只提供建议"的教育准则。这本书采取戏剧式结构,将教孩子"珍视时间""专心致志""远离电视""勇敢选择""追求卓越""懂得感恩""寻求谦逊""不断超越"等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线串珠,成为第56号教室故事的番外篇。我想,该书的写作一定让雷夫过了一把"莎士比亚"瘾。因为从实质内容看,它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