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姚佳胜 《教育探索》2012,(10):61-62
教师权力的拥有和落实,是实现学校内部权力平衡的基础,是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教师责任感、幸福感的源泉。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学校的民主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学校内部权力的均衡,应从强化教师治校权入手,建立和完善教师对校领导的选举权以及对学校决策的参与权和管理权。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5,(4):115-119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就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重构,其实质是激励主体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内部办学活力。中国大学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重心过高,权力过分集中在学校层面。实现现代大学的理念和功能,就要把学术权力真正下放到学院一级,构建起学校宏观调控权和学院自主发展权利的科学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学章程的大学治理即通过明确章程定位,以法制精神来推动和实现大学内外部权力和权利的良性互动,实现"依法治校"。良好治理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章程明确高校治理结构,一方面要对各类主体——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权力)边界进行规定;另一方面要对学校权力的实施和教师、学生权利的实现予以关注。把握大学章程的实践属性,需对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多元化权力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运行。我国目前大学治理结构中多元权力在运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与失衡。重构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与学校的权力界限,合理配置大学内部的政治领导权、行政权、学术权以及民主参与权。通过建设大学章程、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开放民主参与等多种途径监督与制约权力的运行,保障大学治理结构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现行大学运行机制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传统行政体系与传统行政文化的互动及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大学治理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稳机制,容易陷入一种循环不前的状态。基于政治学的分析视角,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失衡是其症结所在。治理权力之间越位、错位或失位的状态是一种相对劣势的均衡。究其根源,在于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公共领域对社会领域的侵犯,公共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冲突。因此,规范大学治理中各项法定权力的边界及运行,实现大学内部权力关系劣势均衡向优势均衡转变,是现代大学治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可行尝试。  相似文献   

6.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我国大学制度创新必须遵循大学的学术性本质,坚持以学术为主导,逐步建立学术权力主导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障碍,其可供选择的一条路径为:宏观上,落实和扩大大学自主权,彰显大学的学术性特征;微观上,以构建教授委员会制内部管理体制为突破口,重构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逐步建立"二元权力分离-学术权力主导"的大学内部权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多元权力主体与大学组织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组织系统的均衡发展需要改变行政权力集权局面。首要的是迁移、让渡过剩的行政权力,培植“鲶鱼”以刺激大学组织增强活力与提高效能,从大学内部、外部全方位地引导、促进多元权力主体的形成、运行和决策,从而平衡大学权力格局,促进大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现快速发展有赖于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均衡。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管理权力结构,从建章立制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大学组织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卫东 《江苏高教》2012,(5):45-47,53
大学内部重点建设是指大学组织实行内部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对校内某些领域实行优先投入,以达到大学特定组织目标。主要包括大学的公共建设、学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大学组织目标为导向,以知识创新为导向和以学科发展为导向。大学内部重点建设的主要特点有:大学内部资源的非均衡配置;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行政机制;绩效优先的价值取向和实现大学特定的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A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内容及过程研究后指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将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推动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重要因素将逐渐由外转向内;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校和院系两对关系是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两对关系事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败;以大学章程为首的公立大学制度规范将成为约束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将权力行使纳入法制框架才能真正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1.
潘虹 《教育评论》2015,(2):26-28
在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在学校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基层权力与高层权力配置,以及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外部关系方面存在权力配置、权利义务关系不合理的问题。完善治理结构,需要从内外部两个方面着手,促成高校治理结构的重构与优化。  相似文献   

12.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现代大学内部的权力构成中最主要的两项要素。从现状看,大学在我国长期被视为政府的延伸,大学的权力结构属于行政权力主导的模式,大学的定位和完全“科层化”了的组织结构导致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了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因此,大学必须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入手,重构其内部权力结构,保证大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治理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内部治理主要涉及到大学内部决策权力的分配.教师是大学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教师在大学治理中的权力不容忽视,教师的适度参与是实现合作治理的关键.本文以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为例,对其内部治理中的课程决策、教职治理决策、学生治理决策以及组织治理决策等不同领域的教师权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学校内部权力解构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政府主导,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结构表现出行政科层制特征:教学科研主导地位难以体现、机构重叠、效能低下、校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难协调、社会适应性降低、学生权利被忽视。必须对高等学校内部权力进行重构,建立董事会、教授委员会,合并大学党政管理机构,将学生纳入高校决策和咨询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大学制度之下,学生权力是制衡其他形式权力、保持大学民主和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权力实现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组织自治、自主选择学业以及参与教学评价等。保障学生权力应通过大学章程规范大学内外部权力关系并明确学生权力的地位,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并赋予其自治权,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评价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背离了大学的特性。要回归大学本源,实现学术的自由与独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倡导校长治校、教授治教、学生治学,使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实行校长负责,两会管理,同时倡导大学院设计。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的需要来确定大学外部治理的原则,以充分保障大学内部学术自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大学中的主体,大学生权力是高校内部不可缺少的权力。历史上,学生权力主体的彰显曾对大学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立足于权力、身份、秩序三个维度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今天的大学中,学生权力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唤醒学生的权力意识,培养学生的交往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将有助于实现他们的权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权力的实现,不仅是现代大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同时,它对国家、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内部社会资本作为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本形式之一,是大学内部高效治理和永葆活力的根源所在.积聚和运营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减少大学内部治理成本、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和促进大学内部协同创新.但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由于制度供给不足、权力关系失范、利益整合不畅以及存在信任危机等因素,阻碍了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积聚.针对这些主要的障碍因素,应从完善制度供给、协调权力冲突、调整利益关系、培育内部信任、承载网络责任等维度,设计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培育路径,促进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的积聚,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和谐共建是大学发展的基石.性质上的相似性和主体与客体的重叠性都决定了二者功能上的互补和运作方式的交叉.提出"学者治教"并不是否定行政权力,而是要明确界定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作用领域,强化学术民主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在权力划分的同时实现决策责任的分解,推动学校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和谐共建是大学发展的基石.性质上的相似性和主体与客体的重叠性都决定了二者功能上的互补和运作方式的交叉.提出"学者治教"并不是否定行政权力,而是要明确界定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作用领域,强化学术民主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在权力划分的同时实现决策责任的分解,推动学校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