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手记     
高等学校的职能随着经济形态的转换而演变,经济形态是高等学校职能存在与演变的主要社会基础和动力。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和知识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形态下的古代高等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原始的研究、保存与传播文化;工业经济形态下的高等教育的职能演变了,培养人才的职能有了新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素主义是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其认为人类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集中体现在它的课程上,具体反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局限。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失去了占优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课程认为,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广义课程认为,课程不仅包括显性课程,而且还包括隐性课程,即学生从学校的组织、制度、师生交往、环境等方面受到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如果将广义课程再延伸思考,还应包括“平行教育”的内容,即校外的非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即社会的要求、科学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其中,社会的要求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经济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将影响到课程观和课程的基本面貌(尤其是科学的新发展和新发现,对课程结构、内容、范围等变…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启智生态课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罗婧 《文教资料》2008,13(2):104-10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智障者生态课程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课程中智障者同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的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活动、教育评价之中。从教育本身的角度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有助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教育公平观。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实施研究兴起于课程研究范式与社会脉络的后现代转换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影响。我们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角度入手,检视与建构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本体论上,将课程实施视为对话,恢复其开放性和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赋权,使其作为主体参与课程实施;尊重课程知识的建构性和境域性;倡导以多元与宽容的方法论评价和研究课程实施,面向教育情境,面向师生本身是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精髓所在。课程学者应从其缺陷入手,改善这一理论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7.
要素主义是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其认为人类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集中体现在它的课程上,具体反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局限。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失去了占优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黄志成 《教育学报》2008,4(2):33-40
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对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一些教育术语,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其含义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主要对一些常用的教育术语如教育、教育理论、课程论、教育哲学、教育思潮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到教育是一种人权;从教育理论的建立,到课程论的扩展;从教育哲学的思考,到教育思潮的涌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育术语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的出现,不仅创造了新的社会环境。而且对人们的心理必然产生影响。无论哪一种课程论,都不能不关注社会与儿童这两大要点,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由于新媒介的不断出现,社会环境及学生心理也不薪变化。在这种变革面前,我们应有面向世界的情怀,面向未来的态度,面向现代化的不断变革的精神,理解并积极投身于教育及课程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0.
课程批判理论是在西方社会批判思潮日渐兴起和相关理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课程研究领域对社会批判思潮的响应,是不同理论视域中课程批判思想的集成和发展。课程批判理论本身并非一种单一而统一的理论,不同理论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课程研究领域不同问题的解析和批判,体现了课程批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加强课堂研究、建立知识和学习的批判现实主义新立场以及关注当代社会的辨识作用正在成为课程批判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教育课程由一般教育理论、学科教育和教学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近年来"理论先导"的知识观受到分析哲学的质疑,即理论学习不一定要先于实践而是应融于实践。再有,人类学视野的情境学习理论视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实践活动。为此,许多国家的教师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项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都要落实在课程上,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可以说,课程改革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课程理论是人们关于课程问题的基本观点、思想。历史上,课程论类型多样,各种认识纷繁复杂,且局限性非常明显。各类课程论都与社会、人和知识三个方面有密切联系。而且,有什么样的课程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本文基于对各类课程论所进行地科学的梳理和反思,提出了课程论的纵横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习风格理论是最近这些年兴起的理论,基于该理论,依据体育学科的发展现状、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进行构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如何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接受偏好,已经成为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将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在这当中 ,长期承担教学重任的广大教师面临挑战 ,从原来的依据大纲进行教学转变为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方式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新目标的指引下 ,教师应该重新塑造自…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社会对其理论与实践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人对新课改的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有人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对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持有异议,批判其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在中国,多年来几乎难得有不批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离的时候。新课改当然也在所难免了。笔者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活水浇灌下,吴江市莘塔小学注重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体现生活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农耕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和富有生活原汁的学科教学,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行"小先生制",使学生学会生活,做学习的主人,建构自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关注和干预生活,强化社会小公民意识,建构创新性道德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现行的健美操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健美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包括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应用性人才的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全新科学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大调整以及将课程考核改革为以综合技能评价为主等方面。为提升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师范院校提高健美操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健美操专业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扬长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而扬长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必须走向教学实践。文章从教学目标、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加强工科大学生数学理论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迅速,创新层出不穷,人才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面对挑战与机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2l世纪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化社会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从加强工科大学生数学理论的基本素养出发,分析、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80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传达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4月颁布,这是一门有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全新的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重新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审视本课程所表达的教育观念和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小学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综合实践课”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典型教育作用的实践基地,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