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用六年制数学课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的教学,主要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为达此目的,课前,我组织学生按教材上例题的图示,制作了20个当作苹果的小圆片和4个当做盘子的大圆片。课中,我用发现法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教学过程如下。 1、操作学具,认识余数概念。教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要求学生按照题意操作学具。当学生用学具演示成下图,并回答“可以放2盘”后,教师出示课  相似文献   

2.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对课内练习作了精心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一新的安排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1.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 )盘。还剩( )个。 (2)1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可分( )支,还剩( )支。  相似文献   

3.
教 学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对课内练习 作了精心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一新的安排简介如一「。 1.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①,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盘,还剩〔)个。②1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可分()支,还剩()支。③15个小朋友排成2行,平均每行排()人,还剩()人;15个小朋友排成3行,平均每行排()人,还剩()人。 〔注;这是预备题组,意在突出“余数”概念,使学生建立两个方面的初步印象:①在除法系统内,余数是。的少些,而余数不是0的多些;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想一想,说一说:有17个梨,每盘放2个、3个、4个…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教学的首要步骤是引入概念.概念引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概念主要途径有三条:1、从直观引入.所谓直观引入,就是运用模型或图画演示,使学生从丰富的感知材料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或者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为了建立“余数”概念,教师让学生分苹果:9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二盘,还余下1个,余下的一个苹果,在算式中用“余数”表示:学生将余下的一个实物,与算式中余下的“1”对应起来思考,从而形成“余数”概念.再如讲解“平行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练习本上的横线,铁路上的铁轨,双杠的两根直杠等有什么特点,形象地引入平行线概念,使学生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时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已有初步了解,并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答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第68页例3、例4时,所不同的是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例3是商与余数的单位相同.例4是商与余数的单位不相同.怎么确定二者的单位名称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一册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应用题启蒙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应用题的基础。一、认数时要注意应用题的孕伏一年级教认数时,总要凭借实物或直观图,引导学生去数一数,图中有几架飞机、几个苹果、几台拖拉机、几朵花等,然后把数的共同结果用一个数表示出来。教学时,利用这些直观教具或实物,有意识地按应用题的陈述顺序组织学生观察和谈话,同时渗透单位名称的教学。如:五年制小学课本第4页“4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版教材第一次出现除法竖式是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利用两个问题,借助分物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 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学习没有余数的除法,接着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情境是: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表内除法轻松解决.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试用)第十一册第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理解有关百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导缺失,认知不深刻【片断再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1)教师创设"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的情境,回顾除法竖式的相关知识。(2)师:如果增加1个桃子,是7个桃子,每盘3个,可以放几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客:分数乘以整数.(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1页;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1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3页例5,练习册第5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文应用题的结构,能区分“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解答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并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教具准备:图文应用题幻灯片4框,自制放大例题图二张。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中的11张小羊图和8张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完成练习册第53页第3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时)。然后共同订正,了解2分钟内做完的人数以及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25页例8。(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目标:正确分析行程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使学生会列方程解较复杂的行程应用题。教学重点:会找数量间不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难点:正确地列出不同形式的方程。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前,找准联系,作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0页)是由简单应用题发展而来的。教学前要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作好铺垫。1.例1和例2教学前的铺垫练习。100页的例1,是由“求剩余”和“求和”这样两道简单应用题纽合而成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102页的例2是连续“求剩余”问题。在解题思路上,这两个例题都是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能否突破这个难点,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尝试通过语言训练进行应用题启蒙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扶→引→放。一、以“扶”为主,在准备课教学中及早渗透应用题启蒙教学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也应从一年级就开始。在第一册准备课教学中,扶着学生走,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先引导儿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余数”概念,弄清楚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从算理到求商方法都比表内除法复杂,是本册书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计算。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懂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实现教学目标。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有余数的除法需要表内除法、乘法口诀、竖式书写及商的定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作基础。因此,首先要进行有联系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分散难点。例如,①计算6÷2,14÷7,56÷8,54÷9;②在()内最大能填几?5×()<32,()×9×47,()×4<13,()×8<54等等,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将上面6÷2=3这道题改成7÷2,学生认为“不好做”。这样创设的情境,给学生造成悬念,接着可指导学生通过摆火柴棒,完成下列各题: 1.6根火柴棒,每3根放一堆,可放几堆? 2.7根火柴棒,每3根放—堆,可放几堆? 3.8根火柴棒,每3根放一堆,可放几堆? 通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初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例题: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教师拿出两个水果盘和9个苹果,让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行较复杂应用题的教学呢?我采用的方法是分散难点,以旧引新,由浅入深。 比如,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中较复杂的应用题安排了四个例题,二个练习。我没有按照课本编排从例1到例4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将四个例题扩充为六个例题,分三个阶段进行讲授的。而且,每一个阶段都要抓住是求比较量还是求标准量这一矛盾,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例1是: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这是一道顺叙题,题意的发展顺序与计算顺序一致。以往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用两个问句的连续性题目引出两步应用题。先出现:“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第58页例3)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搞清解题思路,抓住中间条件(即间接条件),掌握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108页例2。教学准备:用小黑板写好例题及练习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解答先加(或先减)再乘(或除)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初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