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史敏 《中国广播》2014,(2):40-45
中国之声十岁。我南记者站来京十年,头七年与大家同在这支钢铁般的队伍里摸爬滚打,所学所感所见识所经历,在我二十余年职业生涯中最为厚重和珍贵。流自心底一联,虽浅白却道是真朴——一块想、一块干,齐心奋进的日子好难忘;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中国广播》2010,(5):9-11
空降玉树 2010年4月14日中午12点,我考完职称回到台里,领导说:“青海省玉树地区地震了,你做好准备去前线。”我迅速上网查看有关震情的初步报道;从台里的通讯科借出海事卫星电话;联系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副总队长刘向阳,询问他们受领任务的情况(何时出动、从哪起飞);预定民航飞往西宁的机票作为备份……准备工作紧张有序。  相似文献   

3.
在玉树地震中,当地档案工作遭受重创,面对震后千疮百孔的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明确并抓住档案工作的重点,克服难点,为玉树档案工作的震后恢复和发展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玉树地震中,当地档案工作遭受重创,面对震后千疮百孔的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明确并抓住档案工作的重点,克服难点,为玉树档案工作的震后恢复和发展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宣传工作,是军队新闻媒体和军事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此次青海玉树地区抗震救灾的报道实践,对我们搞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报道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京报7月10日"在异乡的北京人"专栏占用两个版面,饱含深情地报道了在玉树援建的北京人,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这篇报道是该报记者随市记协采访团在玉树"走基层"时采访的。记者在玉树期间,与援建干部职工同吃同住,与他们促膝谈心至深夜,挖掘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细节。我们认为,"在异乡的北京人"栏目,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纪实性文章,通过报道在异乡的北京人这个群体,生动地展现了北京人的优秀的品质,不失为宣传北京精神的一个非常好  相似文献   

7.
青海那一片高原红,对我们80后记者来说,原本是一个遥远、神秘与陌生的传说。但是从2010年的第一天开始,她就与我们魂牵梦萦,以致在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中,我们与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情感交融,不再分离。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晨7点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受灾人口达20万……汶川地震旧伤未平,玉树地震又添新痛。两年前在汶川抗震救援及报道中屡建奇功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反应如何?作为全媒体大型传播机构,央广此次应急报道又是如何部署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9.
当得知2010年12,q26H的直播节目是要和温家宝总理连线时,采访嘉宾玉树第三完全小学尼玛校长、才中措老师和玉树报道组每一个成员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帐篷外是将近零下20度的严寒,帐篷里则是燃烧旺盛的火炉和一颗颗激动的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深创巨痛。这一次,是青海的玉树。据报道,当地85%的民房垮塌,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已经在上课或是早自习,而70%的校舍已经变成废墟。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救灾经验,让整个中国的救援系统以最快的速度,从震惊和伤痛中清醒,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救援之中。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胡总书记,温总理,于第一时间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17分钟后,中国地震网发出准确的地震消息;不到一小时,民政部启动4级应急预案,救灾司赶赴青海;两个多小时后,玉树成立震后应急指挥部……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发改委、中国红十字会等紧急行动起来,救人救人救人,一切围绕着救援第一要务展开。这一切,将温暖并护佑着灾难中的玉树。青海长青,玉树不倒!同胞们用浓郁的关爱之情抒写的"绝对",一起见证着玉树的涅槃力量。  相似文献   

11.
郭建政 《青年记者》2010,(11):44-45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事件,齐鲁晚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抗震救灾报道紧急动员,迅速确定总体报道基调和方案。从4月14日至27日,齐鲁晚报先后派出5名记者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与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因为地震,这些原本就是孤儿的藏族孩子,生活再次面临改变。在灾难发生之后,他们踏上了各不相同的避难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12,(2):69-70
主播:今天(16号)是距离72小时黄金救援期限到来前的最后一天,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重灾区展开地毯式拉网搜救,下午1点45分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废墟54小时的藏族女孩。请听中央台记者王亮从现场发来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4月14日7:49,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齐鲁晚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先后派出5名记者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与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欧 《军事记者》2008,(8):70-70
真正喜欢上写作,是在刚分到部队的那段时间,一个个难忘的第一次给了我深深的感动,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新闻报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华百货店的报道及由此引发的一场新闻官司,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凌晨 《中国广播》2010,(6):34-37
青海“4·14”玉树地震不同于四川“5·12”汶川地震,由于震区地理位置偏远,位于高寒缺氧地区,夜间温度低、早晚温差大,核心区地形狭窄,民房和人口集中,以及宗教习俗等原因,给抗震救灾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为中央媒体的快速介入带来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初进红寺堡的心路历程接到采访任务后,我翻阅了"黄河善谷"的材料.说实话,当时对"黄河善谷"这几个字仅有空洞概念般的粗浅认知,不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真实内涵是什么,甚至在"慈善工业园"几个字上我还打了一些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第一次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在银川,我非常感谢自治区宣传部副部长,他说:"你们先下去进行一番心灵之旅,回来再谈."当时我对"心灵之旅"这几个词也只是一个概念,觉得可能是美化的一个词汇.  相似文献   

19.
宋锡辉直面问题的探索意识宛如一股清泉流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正本清源,给这个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一步步地寻求着发展,众多的学者、专家站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以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作出了智慧的贡献和独到的见解。一本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能引人深思,能激发学术领域内的共鸣。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元理论研究》就是如此,作者宋锡辉用立场鲜明的态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存在的问题作出剖析,通过锐利流畅的文字展示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未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新闻世界》2008,(5):24-25
高宁毕业之后先后换了几个工作,可最久的一次也仅仅做了一个月而已。每一份工作.不是薪水低的可怜。就是工作强度大的惊人,让他看不到希望,所以在毕业后的半年里不停地跳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