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说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教师为了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积极地备教材.备教法,真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来力求万无一失.总不能在“一杯水”面前丢了“一桶水”的面子。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又有谁敢保证一定会按备课计划进行。学生一定会按老师的想法去提问。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后来我们改变了提法: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学生想要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葡  相似文献   

4.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5.
谁都知道,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的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  相似文献   

6.
刘丽 《小学生》2010,(12):56-57
1备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那么在备课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7.
陈智勇 《班主任》2004,(11):45-46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说法由来已久,且流行很广.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这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受教师支配,处于"从属"地位,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讲堂.传统教育教学观片面保守、陈旧落后,禁锢了人们的教学思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教给学生"一杯水"。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那"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自己找到水源。如果说知识就像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式瓜果蔬菜,那么教科书则是指导人们烹饪美食的菜谱。  相似文献   

9.
朱翼 《中国培训》2014,(6):2056
正教育界有一句俗语:"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应先有一桶水",以此来说明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知识的重要性。但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同样是有一桶水,有的教师能给学生半桶水,有的能给一杯水,有的却连半杯也给不了。相反,也有一些教师自己并没有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所以形成这种差别,教师道德素养、责任心的不同和知识是否常用常新是一个方面,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当代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末所言:"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教  相似文献   

10.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课改好比久旱逢日霖 ,给俄语教学带来勃勃生机。那么课改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我就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 :一、丰富、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们一杯水 ,教师首先得备上一桶水。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驾驭课堂 ,吸引学生 ,同时要有扎实的俄语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听说的 ,老师一定要能自由听说。课堂用语要熟练、准确。二、活用教材。教师应能灵活地编出趣味性强的语言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 ,如讲形容词похожий时 ,我问学生 :“УчительЧжанФэнунасвшколепохожнаГорького?”…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改使人们愈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笔者认为,学习、模仿、互助、反思与写作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一、知识在"学习"中丰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特别是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地学习,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状态。向书本学习,沉浸到无垠的精神世界中,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聆听来自教育界最前沿的声音,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尤其是现代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不断更新,教师更要有"活水"。若教师不读书,源头堵塞,  相似文献   

13.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也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年头当一名教师真不容易!事实也恰是这样:教师本身就是知识人,在这知识竞争、资讯爆炸的时代,21世纪的教师该有多少知识需要去汲取!社会像个万花筒,各种信息纷沓而来,  相似文献   

15.
谈到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传统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方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这句话当做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则未必妥当。首先,衡量学生成绩需要正确的质量观,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同样如此。怎样确定“一杯水”或“一桶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有了“一桶水”是否就是合格教师同样要打个问号。其次,倒“水”还有个方法问题。你提一桶水往一只杯子里倒,很可能洒在外边的多,倒入杯中的少,浪费且不说,未必能把杯子倒满。况且,这样做难脱“注入式”…  相似文献   

16.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7.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挖掘数学中的美,提炼有效知识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这样的观点已不完全适应新课改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教材中蕴涵的数学美,以寻觅知识的甘泉。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认真钻研教材,提炼有效知识。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我们先要吃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20.
教学随想     
从教几十年,不时有点感想,梳理一些成文,与大家分享。 教师篇 一桶水的联想 人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此话有理,自勉并共勉老师要博学之。善教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