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烟,如雾,如尘”如何理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歌《瀑布》最后两行写道:“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如烟,如雾,如尘”呢?首先,要弄清楚“烟、雾、尘”的异同点:它们都是悬浮在空中的细小物体。但它们又有区别:烟─—...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的诗歌《瀑布》最后两行写道:“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如烟、如雾、如尘”呢? 首先,要弄清楚“烟、雾、尘”的异同点。它们都是悬浮在空中的细小物体,但又有区别:烟——物质燃烧时所发生的气状物,也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气体;雾——由大量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构成;尘——颗粒状而细小的尘土、灰尘。细细推敲分辨,这三个比喻也是各有侧重的。“如烟”是指飞瀑直泻千丈,撞击岩石,碎成朵朵水  相似文献   

3.
标点符号能辅助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教师如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于无字处见深浅”。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瀑布》最后一句“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然后指导朗读,问道:“大家看看,‘烟’和‘雾’字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学生齐答:“逗号。”“能不能把逗号换成顿号?为什么?”这一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的说,能换,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例如,在学习《瀑布》一诗中的“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时,我就指导学生去联想瀑布像宽宽的白色的屏风的样子。诗中“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就指导学生联想到瀑布落下来的水珠是白色的,像烟雾一样。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联想还是到不了位,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印象最终还是模糊了。我就找到一些关于瀑布动景的电视投影,把它放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期末考试了,你可要充满信心呀!别紧张,认真做!一、书写整洁美观。(5分)二、把下面的题目默读一分钟,然后听老师读短文(两遍)。注意,听仔细了!最后完成填空题。(7分)(附短文: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1.这是作者站在看瀑布。(远处、近处)2.因为瀑布的水花是色的,而且闪着,所以瀑布是一座的屏。3.作者把被风吹起的水汽比喻成、、。三、乍一看,这些字很相似,请你仔细辨一辨再组词。(5分)析()折()蜒蜓(())健键(())辽疗(())四、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填一填,看谁积累的词语多。(…  相似文献   

6.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内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表达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例如,在初中语文《瀑布》一文的教学中,学生问:插图上的瀑布长长的,白白的,笔直的落下去,为什么说它像“一道珍珠的屏”?又为什么说它“如烟、如雾、如尘”﹖如果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瀑布,没有关于瀑布的感性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如果将瀑布的录像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站在瀑布脚下…  相似文献   

7.
挪动着双脚,悄悄走近,桃花风雨中摇曳。等到山雨把这世界淡化得如烟如雾,山亦静,水亦清,幸福的感觉同迎面的风一齐吹来。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重点词和中心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课文词句理解越深,想象就越生动,认识就越真切,理解就越准确。一位教师在教《瀑布》一课时,紧紧抓住了文中的比喻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写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写山风吹拂倾泻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波浪涌上岸边和风吹松林的景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声音响亮且绵延不断;想象烟、雾、尘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白茫茫、轻飘飘、迷糊糊、雾蒙蒙,使文字上的瀑布在学生心里成了能听、可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如教《瀑布》一文时,采用传统的先观图后想象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无法把“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句话理解到位,而利用录像资料,恰好能弥补这一缺憾。通过播放录像,使学生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领略从高山上飞泻而下的水花的神韵:飞溅四…  相似文献   

10.
萝卜潭,位于江西省 奉新县罗市镇境内,顺着 山势上下相连的八瀑八潭 构成的瀑布潭小景观美不 胜收,是摄影爱好者争相 拍照的地方。瀑布虽然好 看,但要拍出它如雾如烟 的状态,还是要掌握一些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     
<正>我喜欢同学们脸上单纯的笑容,一张张笑脸如一缕缕阳光,照进了宁静的校园。我喜欢春日里明媚的阳光,柳树那如瀑布般的长发如雾如烟,把我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境界。这一切,都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我喜欢在夏日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在海边细细的沙滩上,一个又一个浅浅的脚印带着我走向美丽的童话城堡。我喜欢秋天的落叶,远远地炫耀着一片模糊的金黄,在  相似文献   

12.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珍珠鸟"这时,我引导学生说:'鸟'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可以看见。但是,为什么鸟儿见了我们人类后总是迫不及待的飞走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和鸟儿成为朋友啊?"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加以引导:"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鸟'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文章,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相似文献   

13.
人生是什么?叔本华曾说过:人生是一个肥皂泡,我们明知道它迟早要破裂,还是努力地把它吹得更高。是的,生命的归宿似乎在我们一出生时就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14.
这事一开始,全怪那一阵风。 早上我一起来,就泡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牛肉方便面,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拆开里面的小袋白胡椒粉,往碗里撒,可就在这时候,从开着的窗外吹来一阵风,那风并不大,可也足够将正在撒的胡椒粉吹得飞扬起来,直钻进我的鼻孔里去。  相似文献   

15.
这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它却是值得大家深深思考的问题。课堂,每天都有不同,"教学事故"时时可能发生。作为一名教师,谁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心无旁骛、学有所得。然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节外生枝"。 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满腔热情的学生注意力分散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被搅得一塌糊涂。此刻,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师怎么办?是怒目而视、大声训斥,还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6.
夜深了,小动物们都睡了,茂密的森林静得可怕。风不知疲倦地吹着。一棵高大的松树上住着一只小乌龟,它正在做着梦。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小乌龟吹到了另一个王国。小乌龟爬到了一个池塘边,准备喝口水。忽然,一头大狮子驾着彩云升出水面,大狮  相似文献   

17.
议论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严密,思想敏锐,理应受到教师重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初中学生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那么怎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做到有理有据?如何把道理说得透辟、深刻,让读者信服?这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首先思考的,也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走进雨帘     
“下雨啦,下雨啦!”春姑娘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那雨斜斜地飘洒,犹如一条条丝线,一颗颗珍珠,笼罩着大地——如烟如尘。仿佛是一幅巨大的雨帘。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怎样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富有个性呢?一、是控制,还是服务?【案例1】《观察鱼》教学片段师:(实物投影出示观察记录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条红鲫鱼,并把它画下来,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小组画的最像。(教师分发鱼,板书课题,然后巡视指导。)师:大家都已经画好了,到底画的像不像呢?还是请你们自己来判断一下吧。我们先来看看这张画(实物投影),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说:"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老舍说:"生活、思想、感情是文字的养料。没有这些养料,不管在文字上用多少工夫,文字也要害贫血病。"叶圣陶也说:"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换句话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试问,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又怎么能做好"无米之炊"呢?而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恰恰又加剧了学生作文的生搬硬套和机械模仿,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拿到基本分,不惜花很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追求写作速度,力求取悦阅卷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