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地质学作为重大基础学科的地位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国民经济意义日益突出。其显著特征是:地球科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品种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长,资源范围不断拓展。传统地学中涉及的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因此,论及地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矿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应用地质学分科是以矿床地质学为主体,包括矿床  相似文献   

2.
培养跨世纪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谋求人类与地球和谐、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地球,重新构建地球科学新的知识体系,即把传统的服务于狭义的经济利益的微观地质学,改造发展为全方位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条件为基础的注重宏观研究的地球科学体系。地球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地球固体硬壳——地壳或者岩石圈。对地球开展研究,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必备的地质知识是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如何学好理论知识、实践的好处及如何实践学习来谈谈我认为的有利于学好地质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是解决目前全球问题的基础科学,地球科学教育是引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以教育部创建国家名牌课程项目为依托,对高等学校“地质学概论”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梯队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初步创建出一套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本系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地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引发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生物教学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并向社会进行辐射,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及科技革命引发的裂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发生了难以置信的转变: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社会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社会生活是现代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逻辑发展现实,人们将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那么,  相似文献   

7.
沉积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以蕴藏有大量资源、承载着生命演化史的沉积圈为研究对象,在服务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构建适应时代新需要、满足社会新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沉积地质学研究生教材知识体系,是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在现有沉积地质学研究生系列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探讨构建新时代沉积地质学研究生高质量教材知识体系的方法,使其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知识创新和应用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地质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在80多年的地质学教育历程中,地质学的专业发展经历波折,但在风雨中仍然坚持下来。改革开放30年来,地处改革开放前缘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坚持解放思想,在开放、务实的岭南文化浸润下,紧跟科学前沿,面向行业和社会需求,推动地质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建立起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分流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综合性大学地质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广东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劲的社会需求,未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发展具有更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与危机一起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危机的成功解决总会带来人类的成长。随着社会复杂性越来越高、社会变化越来越快、人类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危机对现代社会中的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难以完全避免危机的发生,我们必须研究危机,以更好地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我国地质行业和地质学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资源、环境与灾害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面对挑战和机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建“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了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地质学人才的培养体系,依托本系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师资力量,建成“三三三”培养模式和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思路可追溯到16-17世纪,主要内容和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大量高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地球科学在世纪之交又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整个地球科学越来越向着综合化、整体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的教学体系越来越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不断地回归本源,开始探索人类生存空间——地球,人类了解地球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强烈。无论是地质还是气候,都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这恰恰证明了地理在当前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郭琳 《教师》2008,(8):93-94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公民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人们生态意识的强烈与淡薄直接影响到保护环境问题上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到环境政策、法规、技术措施的实施。作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生态意识亟需普及化、大众化。本文就生态意识的产生和指导作用。全民生态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以及生态道德观念的树立四个方面进行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地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可选择的生存之路,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进程的必然趋势.教育作为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和决定性意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江西经济社会的历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认真分析江西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对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科学的新发展,尤其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地球科学与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大新需求。突出的是能源、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关乎整个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地学发展与人才培养能为满足国家需求作出新贡献。据此提出了新形势新需求下,我国高等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新的地学人才的要求,以适应人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力资本能力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早在2001年北京APCE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就做了深入的阐述。他说:“千百年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发掘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质资源的直接占有。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自身能力不断发展,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力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物质资源作基础,更需要人的知识和能力作支撑。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成为关系当今各国发展重大问题。”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知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突破,经济不断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  相似文献   

17.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人类文明的进步源于其具有的认知能力,人类文明的每一进步都表现为知识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是知识创造了价值,是知识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然,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但是人类本能地具有认识无限的冲动,这种冲动同样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知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主宰的作用。正是鉴于知识在现代世界中具有的这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断言,未来的社会就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和繁荣的新的原动力。为了促进中国社会不断走向繁荣和富强,我们要加强知识的研究,要积极提倡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地质学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人1942年就读浙江大学史地系,后进入浙大史地研究所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叶良辅教授,1950年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地质学教学和地质科技工作总计50余年,两者各占一半时间,故能将此二者结合在一起思考,深知学校培养一个合格的地质学专业学生以满足社会各单位需求是很不容易的。兹就个人工作中所得的经验和教训,根据管见所及,撰成本文,意欲抛砖引玉,求教于广大识者。一、地质学的性质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分支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地球本身已有45亿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形态、结构、变化和发展十分复杂,其面积广袤,半径深长,内部物质组成,温…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现在,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致环境向我们亮出了"黄牌":"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因此,学科教学结合有关环境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动员学生积极投入环保活动中,是我们社会课教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曾经难以描述和理解的地球,如今已变成了地球村。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发现,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依赖。此外,人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有效的语言运用,已经能够成功地解码和编译信息,从而能够战胜恶劣的环境,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人类本能的追求是在地球上和谐地生活,由此也促进了很多联盟的形成,例如:联合国、非盟、欧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此外,人们还通过签署公约和谅解备忘录等形式来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