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山东省汽车丁程学会理事单位。汽车工程学院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构建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等相互交叉渗透、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交通与汽车特色。设有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汽车)3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专科专业;学科涉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交通运输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交通运输系、汽车服务丄程系、新能源汽车系和汽车与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并建有德州市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对相关专业进行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应该抓住机遇,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城市轨道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城市轨道工程专业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及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轨道工程专业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构建新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企业调研,按照项目化设计思路对道路工程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完成课程目标、内容、工作任务、能力训练项目、学生工作任务单及考核方案设计,有效缓解了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现存的问题,对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建国 《新高考》2007,(12):53-55
一、知识解读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特别是对陆地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地形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其发展过程,地形地貌与岩性、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关系,对路线选择和路基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重要的,有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尽管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有许多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条件影响的比重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韩跃杰  袁华智 《教师》2013,(20):125-125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ISSN1671-1637;CN61-1369/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和科学技术部批准的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服务的学术性期刊,主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为长安大学,协办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与东南大学。  相似文献   

6.
交通强国战略对高校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以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概述了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在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科普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及取得的效果;并对未来的建设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在实验平台建设、实验项目设计、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任务和课题;指出了对标交通强国战略,落实新工科和卓越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交通运输工程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和能力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符合社会所需、突出学校办学宗旨三方面制定了研究型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教育培养目标,并制定详细的目标细则,以培养兼具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程教育要求高校理工类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打造与提升。交通运输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其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着力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师"。比较国内外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实施及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条主线,四种能力,梯度递进"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从专业定位、管理体制、质量考核、教学形式以及自我提升等五个方面探讨其发展策略,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交通运输?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有什么意义?交通运输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增强能力、有所特长"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办学宗旨,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尽快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交通运输专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综合"与"智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分析,以及在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讨论综合交通运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提升综合交通跨地域、跨行业服务管理能力,强化整合行业资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西部乃至全国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庞然  吴彪 《林区教学》2013,(10):88-89
针对高校工程教育脱离企业实际、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的建设,提出了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的CDIO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案例导入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等,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点解析】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产  相似文献   

14.
国际认可和国内高校工程教育转型要求,给工程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讨论两岸交通运输专业认证的异同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要求、专业认证规范等方面进行比较,借鉴台湾交通运输专业认证经验,以闽工院为例总结了适合地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社会、自然、经济、人文、政治、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交通规划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课,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目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影响愈加紧密,管理和经济学科的模型方法对交通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的授课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和实践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交通运输工程行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对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以及成长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探讨了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物流管理》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物流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目前存在着课时紧张、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效果偏弱,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弊端,根据对课程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提出从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分配案例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比例、充分利用实验和社会资源分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继续深化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 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作用。3 掌握交通运输中各种方式的判断方法。【重点难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 读图指导法 图示分析法【教学过程】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 ,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 ,实现互补 ,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伴随着现代…  相似文献   

19.
汽车电气设备的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科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既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又有较丰富社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工科院校教学特点是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1]。汽车电气设备是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动手操作能力。如何提高工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摆在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