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清 《亚太教育》2019,(8):176-1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应当关注文体形式,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范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就是学生最好的写作老师,因此,我们应当在文本与习作之间架起桥梁,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苑 《海南教育》2014,(16):55-56
当下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即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去关注语言文字,去探究文本中优美巧妙的语言形式和匠心别具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去感悟语言、习得语言,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言教学要求比较具体,它要求“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是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教学不够重视,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着“三多一少”现象。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反复讲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结果学生学不到语言文字,也学不到好思想。二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如讲记叙文,大讲故事情节;讲说明文,大讲科普知识;讲议论文,大讲政治理论。结果学生学不到语言文字,对故事情节、科普知识、政治  相似文献   

4.
徐小飞 《考试周刊》2014,(99):46-46
<正>语文阅读教学以朗读为主线,学习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广大普通学校老师的共识。而在聋校,由于客观原因,长久以来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是很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靠教师一个词语一个词语支离破碎地讲解和反复操练获得的。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完整性、正确性,感受的独特性。耳聋学生除听音器官受损外,大脑语言机制的发育和健听学生完全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完全可以借助语言的另外一种物质形式——手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灵魂工程,是教师的用语言对学生心灵的撞击,因此,任何教师都应该具有语言素养。随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导力量语文老师,他们语言文字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所在学校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好坏。  相似文献   

6.
正接手三年级,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总是做不到言之有据,有时急起来甚至用手比画就是不能讲出来;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收上来,语言单薄,写不出特点。究其原因,是学生语言经验不丰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较差。叶圣陶老先生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作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一种感性的体验,是语言经验丰富的一个重要过程。可见,语感的培养,关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老师要有探究发现语言形式奥秘的慧眼,站在语用的着力点对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挖掘文本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词语教学不再成为阅读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学得轻松,活用语言,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缺乏,具体表现在:①偏重情节分析和道德教训,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②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材料的接触。③偏重一问一答,缺乏语言实践机会。“语文课,堂堂问,课课开展大讨论”, “老师提问,差生猜谜,优生代讲,老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地、迅速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语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语法、修辞、逻辑这些知识更具有实际意义。它在语言能力系统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语言表达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语言的表达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应.语言要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现在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少.一种现象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被动接受得就会越多,老师讲得越透,学  相似文献   

12.
魅力课堂首先来源于教师的语言,一节好的语文课是否高效,不是看老师讲得有多精彩,课容量有多大,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有所获。主要讲述了如何让老师语言魅力在课堂上绽放异彩,以期对研究课堂上老师语言魅力绽放的学者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细读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一课就会发现。贾老师的课堂教学正是着力于培植语言这棵大树,对如何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做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一门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只有这二者的完美融合才能使"语文"这一学科充分发挥它的魅力,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在语言文字教育和道德教育如何完美融合的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叶老曾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干瘪和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来,真正使学生感到语言文字味道好极了呢?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要把语言文字真正地落实在运用上,首先必须关注文本提供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让孩子学习文本语言表达的方法,从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呢?一、依托文本语言课堂上,需要关注和挖掘的角度可以是多方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余瑾 《学子》2012,(12):48-4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只有通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作者的倾吐,领略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感受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体验语言文字在特定语言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语言文字才不再是枯燥、机械的抽象符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也不再是单向的机械设计和被动接受,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主体的感悟、作者的倾诉与教师的...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熊生贵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4期上发表了《语文教学低效症结:没有搞清楚三个问题》一文。熊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长期低效是由于我们在认识上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没有认清语文究竟是什么,错用语言代替语文。于是很多教师就是将语文课当成语言知识讲解课,对语言现象、书面语言技巧大讲特讲,忘却或轻视了学生语言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师对语文课堂本质认识的清醒,语言文字运用成为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关注的重点,但语言文字的运用并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它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感悟、揣摩等语言"审美"活动,"语言表达"和"语言审美"二者是高度融合的。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赏析、品读、感悟等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完成对文本语言范式的学习,从而发展"每一位"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一个人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一个人语言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感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