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把哲学视为"智慧之学",即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可人所创造的艺术、伦理、科学不也是智慧的体现吗?实质上,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爱智之忱",是对待人生与智慧的态度,即对人生与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学哲学教育的关键点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一、以人为本是哲学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诸如,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本体论,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认识论,哲学是反思,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是人学,等等。中西方哲学也各有异趣,中国哲学偏重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展开争论之前似乎首先应当确定"什么是哲学",评判有无哲学的标准是什么.站在西方思辨哲学的角度上看,中国确实没有哲学,之所以没有,也仅仅是因为评判的标准是西方的思辨哲学.总览人类学术,最深奥繁琐者莫过于佛教哲学,出于同样的原因,如果不怕遭到围攻的话,一位研究佛教哲学的学者也可以公然宣称:除了佛教之外,人类再无哲学.所以说评判的标准比结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观点曾在我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从《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最后文本看,李约瑟并没有明确讲"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话,但从内容上看,他确实有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缘于他对欧洲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不应从"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论断中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中国哲学智慧"的结论.用中国哲学智慧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强调思辨、追求智慧的学科——哲学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被问及最多,但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即便是研究哲学多年的哲学家也无法给出最确切的答案,但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就是一种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而使人变得有智慧的精神活动,就是一门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来使人能够智慧地生活的学问。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高宏 《成人教育》1996,(4):28-28
讲哲学的三点作法高宏哲的字面原意.就是有智慧.顾名思义,哲学就是有智慧的学间.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处处离不开哲学.可是学员学起哲学来,却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信心、兴趣.我是辅导电大哲学课的,如不把教育思想转到为学生服务上来,简单...  相似文献   

8.
"把课教活"是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语文教学论的哲学智慧。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把课教活"仍然对教学富于启示意义。语文教师要做到"把课教活",就要积极建构趣味情境,让智慧思考走得更加深远;就要不断转换视角,生动活泼地解读文本。语文教师只有把握"把课教活"的哲学智慧,才能让语文氛围更加浓郁,让课堂智慧境界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门最具智慧魅力和广阔视域的学科,但是现时的哲学教育受制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把本应使学生学习思考、追求智慧的哲学课堂变成哲学理论的结论式宣讲,抑制了哲学应有的智慧潜质.应遵循哲学本性进行哲学教育,实现哲学教育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创新智慧的培养要求强化哲学教育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虽以知识为基础 ,但它的关键却在于智慧。有智慧的人必然拥有特定的知识 ;而有知识的人却未必都有智慧 ;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决定胜负的也是智慧而不是知识。那么 ,究竟什么是智慧呢 ?在笔者看来 ,驾驭、整合、创造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就是智慧。人有了智慧 ,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 ,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智慧的形成完全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智慧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重点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  相似文献   

11.
哲学——学什么 学哲学,到底是在学什么?当我们向源头处追寻,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 人类的智慧当然不限于某一特定领域,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哲学的研究范围实则广泛到包含了人类的一切好奇与兴趣,所处的广大尘世、头顶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无一不在哲学的关照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工程教育在新时代新作为的重要发力点。"新工科"的教育理念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文章试从中国传统哲学层面分析"新工科"的实践原则、方法论、面向未来的适应方略等内涵。通过哲学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加认同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在认知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更好地把握新工科。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从反面阐明“哲学不是什么”,才能从正面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客观知识,它指向的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因而它没有确定的结论和标准答案。哲学不是经验常识,它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最终还要回归到“百姓日用”的经验生活中并为其服务。哲学不是工艺技术,其作为一门智慧之学,是一种自由探讨普遍性问题的科学。哲学不是小聪明,它是关于宇宙人生的通察和通观,因而是一种大智慧、大聪明、大觉悟。  相似文献   

14.
把教育与哲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是一种科学的学术态度.从内在特质来看,"大学哲学性格"是指大学在本质上不仅是高深学问探究之所,更是让人从中获得智慧、追求真理的殿堂,大学之真、大学之用、大学之智都体现了哲学之于大学的重要性;从外在表现来看,哲学让大学个性十足,不同的哲学追求赋予大学以不同的大学气象.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还有必要吗?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教育心存疑问,仿佛强大的经济话语遮蔽了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和需求,而真正原因,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远离社会现实和时代提出的问题,无法为人们提供智慧的指向而导致的。哲学和哲学教育被忽视,不是时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这是高等教育哲学基本的、首要的问题。对此问题,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有许多精妙论述,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作出了回答;优秀的大学校长也应有自己的理解,但自觉地反复地探寻这一问题的大学校长并不多见。不直接去探讨"大学是什么",而多多去了解大学有什么样的特点,把较为理论性的问题和较为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对"大学是什么"的理解。大学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它因神奇而神圣,保持对大学的神秘感,而不企图对"大学是什么"寻求一个最终的答案,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哲学本质上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系统的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可是,多年来我们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的问题是,忘记了哲学必须不断离开自己的特点,而用"是什么"的方式对待哲学。这是造成我国哲学研究不能深入和哲学教育缺乏应有的魅力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哲学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接着分析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最后研究了提高哲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追求生活中的智慧。哲学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使人学会思考、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炼。在素质教育视域中,哲学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当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哲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哲学对话"的方式恢复哲学教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智慧的中心所在,它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新篇章.对"物自体"概念的把握,是掌握康德批判哲学从感性论到理性论再到实践论演变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人们研究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