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的高度     
<正>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给学生上课时,先给学生鞠一躬,下课时,又给学生鞠一躬,每天如此,儒雅竟至此。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人品善良的人,虽然他不爱说话,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欢。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给学生的,是一种"母爱"。李叔同几乎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丰子恺一生,都沿着李叔同的足迹,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人"。丰子恺从李叔同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先生的怀念文章《怀念李叔同先生》,回忆了李叔同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认真、执著、谦和的工作作风。据丰子恺先生的回忆,那是1914年,当时李叔同先生在那里任音乐教师,他的为师之道给丰子恺留下了深刻印象,堪为师表,堪为典范。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  相似文献   

4.
时伟 《现代教学》2009,(4):21-21
语文拓展性阅读应如何把握拓展的方向发挥拓展的效益,这是当前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语文组组织了《丰子恺》《叶圣陶》《琴心剑胆李叔同》等系列语文校本拓展课程。下面结合我自己执教的《琴心剑胆李叔同》一课,谈谈如何在拓展性阅读中达成孕育“立达情结”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石华 《教育》2011,(14):48-49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词作者就是我国近代艺术大师、启蒙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  相似文献   

6.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嘱咐丰子恺,希望他能将此画集续下去,在自己60—100岁大寿时,能够分别再收到画集第2—6集,每集分别画60幅至100幅漫画.丰子恺随即回信,向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相似文献   

7.
来新夏先生的文章真好。他在《家园》里发表的妙文,我是篇篇细读,读后常常浮想联翩 ,深受启悟。近读《一代儒僧李叔同》(2000年11月8日《中华读书报·家园》)之后,不禁 由李叔同中年的人生大转折联想到鲁迅后期的思想转变。这乍看来确实有些不搭界,简直可以说我是由于职业关系而强拉硬扯。鲁迅与李叔同是绝 不相同的,一位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一位只是一代超脱不凡的儒僧、艺 术家,将这两人等同在一起,会是非常荒谬的。而我以为在人生途程的层次升华上,这两人 却有不谋而合之处。来新夏先生引述了丰子恺关于人的生…  相似文献   

8.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歌曲中不少优秀作品,其歌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这对它艺术品格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现代歌曲的早期倡导者李叔同就是一个典范。他在1914年对美国奥德威作词作曲的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谱小有修正,重新填词,创作了《送别》,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歌曲的经典。题名《送别》,意境以至词句参照了《西厢记》莺莺长亭送张生一折,夕阳古道无人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等句子,化入了李叔同的歌词里面。清人龚自珍的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是李叔同所赞赏的,也部分挪到歌词里而毫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9.
吴同和 《考试》2010,(10):10-12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丰子恺于其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圆寂五周年之际,受命为《弘一大师全集》作序。《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崇仰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  相似文献   

10.
提到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他足一位画家,其实,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是自成一格的。诚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丰子恺)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的确,丰子恺的散文是耐人咀嚼的。 丰子恺深受李叔同和夏丐尊两位老师的影响,特别是后来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在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李叔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李叔同有一个奇怪的动作,吸引了丰子恺。丰家有一把藤椅,每次来,他都坐在上面。然而,每次坐上之前,他都要轻轻摇动一下那把椅子。有一次,丰子恺终于忍不住了,他问这是为什么。大师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许多小虫。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开。"丰子恺听了,非常吃惊。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吉川幸次郎在翻译了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之后 ,曾这样评价丰子恺 :“我觉得 ,著者丰子恺 ,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 ,会弹钢琴 ,作漫画 ,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 ,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 ,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 ,和他的气品、气骨。如果在现代要想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 ,那么 ,就是他了罢。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 ,有鹤立鸡群之感。”正如吉川幸次郎所说 ,丰子恺的确是一个真率的艺术家。他一生深受其恩师李叔同 (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的影响 ,始终铭记李叔同“认真做人”的遗训 ,…  相似文献   

13.
李叔同的歌曲《送别》,采用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乐曲,选取中国古典文化意象填词,同时也受到日本歌词的影响。这首歌曲词曲交融,独具韵味。本文探求李叔同留学日本时所接受的外国音乐文化熏陶对他后来创作《送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1898-1975),出生于浙江桐乡,十六岁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深受李叔同喜爱,遂鼓励其向美术方面发展。就这样丰子恺在李叔同的引导下迈出了追求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开启了艺术之门,后曾游学于日本。一九二二年开始漫画创作。一九二五年出版了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丰子恺一生创作丰富,在绘画、音乐、书法、文学、艺术理论以及翻译方面都有杰出贡献,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而他留给后世影响最广的是他那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其作品充满亲切,优美,感人的情趣,又内涵深刻,…  相似文献   

15.
吕爱军 《生活教育》2010,(12):47-48
读了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深有感触。李叔同,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他给学生上音乐课必早到,端坐在讲台上,铃响时,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下课铃响了,他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上课时,有一个人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吐痰在地板上,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两个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相似文献   

16.
笛声悠悠     
在平实而温情的日子里,我总想起李叔同先生的《春游》:“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的一生与许多文化界人士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但真正能对他的思想、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恐怕主要是李叔同、夏沔尊、马一浮这三位了.本文试图通过对丰子恺与李叔同、夏沔尊、马一浮这三位先贤之间交往、联系的评述,初步探究一番丰子恺这位杰出艺术家的思想渊源及艺术旨趣形成的原因,从而便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开展对丰子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辉  俞可 《上海教育》2023,(13):48-49
<正>由教诲学生呵护心灵而教化社会崇善向美。这条路径正如李叔同所言“器识为先,文艺为后”,即先修身而后学艺。由此,士可致远,社会可臻美。上海首个城市美育日定于今年4月8日,由此拉开“社会大美育”计划序幕。4月8日亦为南洋公学校庆日,李叔同正是在该校拜于蔡元培门下。而80年前的4月,丰子恺挥泪写下《怀李叔同先生》:“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914年,丰子恺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为夏丏尊和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如果说他的国文素养曾得益于夏丏尊,那么,他艺术才能的发展则主要得益于李叔同。  相似文献   

20.
五年级下册《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五指的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引发读者联想到与之相似的生活中的人,暗含"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就学过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当学生第二次接触到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时,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