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学术界称洪秀全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出世前,向西方寻找真理之说,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找到“平等”这一反清的思想武器,并在此旗帜下,发动了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是他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结果。毛泽东称洪秀全向西方寻找真理,是针对他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并非仅指他学习了西方的宗教。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洪秀全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术界将19世纪中期安徽北部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称之为“捻军运动”之说,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此称谓只是反映了1855年秋雉河集会盟以后这一农民反清斗争的特点,没有反映出在此之前这一农民秘密反清斗争的特点。作为一场伟大的农民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运动,它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完整过程,不能以农民运动后期的特点,去取代前期农民运动的特点。应将皖北地区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农民反清斗争称之为“捻党运动”。“捻党运动”包括“捻党时期”和“捻军时期”。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结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来研究洪秀全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它的时代意义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1836年洪秀全去广州应试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它是中国基督教徒梁发编印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传道书。洪秀全当时对此书略加流览,未予置意,时至1843年洪秀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根据中国国情和起义的需要,通过对西方基督教进行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洪秀全的思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洪秀全一直高喊着独尊皇上帝,反清反儒,可他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和执行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恰是洪秀全借鉴儒家文化为其服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领导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它把历史上农民同地主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这次革命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久、对封建势力打击之重、对后世影响之大,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这次革命的领袖洪秀全的思想,同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认识洪秀全反封建思想及其局限性,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洪秀全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洪秀全,(1814.1.1—1864.6.1)广东省花县官  相似文献   

6.
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洪仁玕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选择太平天国政权包含了反清和效忠洪秀全两方面的内容。洪仁玕的一生深受洪秀全的影响,他个人流亡香港的特殊经历也是其以太平天国为最终归宿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族类民族思想和封建君臣伦理观念对他的选择起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旧式农民革命发展的最高峰,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伟大的农民战争。洪秀全是这次农民战争杰出的领导人。他的革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思想发展的新水平,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制定各种制度、政策的依据。本文试图对洪秀全的政治思想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所体现的革命思想,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然而,这场农民革命终于以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原因固然有种种,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大分裂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这两位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又首当其冲。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执政  相似文献   

9.
略论洪秀全     
十九世纪中叶,我国爆发了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洪秀全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多少年来,他赢得了人们热情的歌颂.歌颂很有必要.然而,太平天国最后还是被中外反动统治阶级联合绞杀了.革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有许多代价还是与洪秀全的错误和缺点联系在一起的.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长时期以来,他受到了封建主义的教育和旧的思想意识的薰陶.只是由于接触农民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并受到他们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他才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使他得以成为农民运动的领袖.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文章从其领导人洪秀全思想的变迁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文章从其领导人洪秀全思想的变迁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是影响晚清政局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前者爆发于1851年,后者爆发于1911年,尽管两者在发生时间上相隔半个多世纪,革命性质也迥然不同,但是太平天国革命对于辛亥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剖析洪秀全和孙中山政治思想内容的关联性和发展轨迹的相似性,揭示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联系的必然性,更深刻地说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一)洪秀全和孙中山的政治思想都源于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经历了“改邪归正”到“斩邪留正”的过程洪秀全自幼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立志长大谋求功名,然而在1843…  相似文献   

14.
洪秀全一生对待封建儒家思想的态度,经历了推崇——疑惑——推崇的过程。早期他作为封建社会一般知识分子对儒学是信从的。他读了《劝世良言》,建立了拜上帝教之后,并没改变他原先对儒学的信从态度。一八四七年以后他决心进行反清斗争,开始意识到儒学对他的反清斗争没有助益,从而以否定儒学中宣扬神鬼一类的东西开始了对儒学的疑惑。以后随着反清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洪秀全对儒学的疑或亦逐步加深。但他终究无能从根本上对儒学予以否定,亦无能开展对儒学的批判。天京革命政权建立后,洪秀全对儒学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开始了重新对儒学的推崇。洪秀全对儒学的态度是受他所处历史条件、阶级地位限制的,所以我们不能苛求洪旁全进行反儒学的斗争,亦无必要把反清革命英雄同时说成是反封建儒学的英雄。(本文较长,分两次发完。)  相似文献   

15.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组织与领导,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农民革命。洪秀全不仅是这次革命运动的卓越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思想家。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是进行太平天国革命的嘹亮号角,而他的错误思想则是这次革命失败的挽歌。下面对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作一分析。一、革命思想的酝酿和萌芽洪秀全,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历1814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花县西北福源水山谷的一个中农家庭。七岁时入本村私塾,十六岁因家贫辍学与父兄一道务农,十八岁被聘为本村塾师。这些经历不仅使他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疾苦,也“使得他成为…  相似文献   

17.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在我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历代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而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这里就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内容及其影响进行论述,通过介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着重分析其革命思想形成的不同阶段,使人们更能清晰地了解洪秀全的历史功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术界以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特点作为分期标志,进行分期,文章提出不同意见,指出以太平天国运动(1843—1864年)的农民运动性质作为分期依据,以1851年1月金田起义作为分期标志,将太平天国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秘密反清时期,后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公开反清时期。此种分期更为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140周年纪念。洪秀全是这场革命的领袖,他是怎样走上发动这场农民革命战争的道路的,这是研究洪秀全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洪秀全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是一个以教治道的改良主义者,但后来由于反帝爱国斗争的浪潮激发他,更重要的是两广的阶级斗争形势,特别是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的成就,使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并领导了这场革命斗争。下面想就洪秀全的这段思想转变进行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20.
关于洪秀权早期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问题,史学界前辈范文澜等人早有论述,近年王庆成、苑书义等人又提出与前不同的看法(见《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国近代史新编》),并引起了争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萌芽 据《太平天国起义记》所载,1837年,洪秀全赴广州应试,再次落第。回家后患一场大病,历时四十天.病中做异梦,觉得自己来到天上,有一老妇为他洗身,有一金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