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隋炀帝非明君,但却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写景、纪游等山水诗意境优美、边塞诗风骨雄健,其诗歌兼具北方文学雄放豪健和南方文学清新柔美的特征,具有独特的美质,体现了隋代南北诗风交融的实绩,同时也预示了未来诗歌发展的方向,“导唐人之先路”(谢无量语)。  相似文献   

2.
杨广(隋炀帝)以军事手段辅以文化战略抚定了江南,并以江南为基地实施了夺宫计划,在登基后又为发展和控制江南作了许多努力,最后欲避难于江南再图天下不成而亡。考察杨广与江南的关系,江南是杨广的政治生命所在,杨广是隋唐时期“南朝化”的重要人物。尽管由于统治失策,杨广经营江南最终归于失败但在一定意义上仍可以说,他是西魏、北周以来第一个走出关中本位、具有开放意识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3.
近代诗人姚燮,在山水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歌理论主张“诗道性情”,且有复古倾向。其山水诗题材以描写浙东一域的山水风光为多;风格雄奇俊逸,造语奇特。其诗风前后期变化较大,后期风格转向沉郁;其诗歌也有不够含蓄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陈三立山水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立的山水诗可以分成山水游历诗、西山扫墓诗两大类。经历戊戌政变之后,陈三立寄情山水,诗中有强烈的生命寄托。他山水诗中荒寒孤峭之境、雄奇苍坚之境、深微超逸之境等多元诗境交相辉映,意境深厚而富有变化,在其精深广博的诗歌创作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艺术史上,山水诗的产生早于山水画,并深刻影响了山水画的构思和表达,以及对意境的追求。有声画,无声诗,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诗画之间的关系。明代以后,诗画渐渐脱节,不再是唐宋时期的情景了。  相似文献   

6.
试评隋炀帝     
康乐 《文教资料》2010,(12):78-80
在评价隋炀帝时,史学界普遍认为他是千古暴君,人们对开运河、建东都、巡幸、隋亡原因及对其人的看法,各执己见,分歧很大。本文在分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力求客观地评价隋炀帝本人。  相似文献   

7.
再论隋炀帝的巡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巡狩的特点是频繁、滞留时间长、规模浩大。对他各次巡狩的目的要具体分析。对他的巡狩不能做过高的评价,因为它给民众造成极大伤害,也没有达到威慑敌人、巩固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吴中蕃本着对乡土之热爱,写下众多黔中山水诗。其对黔中山水有着自己独特之理解,有着地域特色艺术表现之自觉。其山水情结源于天性之"痴顽"",山水之助"之思想及退隐生活之阅历。由于地域环境影响,其诗呈现出特有之雄浑美、幽深美、奇崛美。其艺术笔法注重工笔与写意之结合,注重移情与理趣之结合,然过分质实而少浑融,得奇句而未得奇境。  相似文献   

9.
传承于印度古老修习方法的禅一经传入中国,并与老庄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心斋”、“坐忘”等哲学理念相融合,诞生出“禅宗”这一特立独行的宗教流派,禅讲求“寂、空、静、虚”的心灵状态,对我国山水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隋炀帝是隋朝的重要诗人之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开放的文学思想为隋代诗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推动了南北文学的融合。他的乐府诗作也很具有影响力,抛开他后来过分地追求俗艳、绮靡的一面,他的乐府诗在风格、题材及音乐等方面均有着很大的突破。同时他还注重乐府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使乐府诗作的感情更加饱满、境界更加深远,为后来唐乐府创作高峰的到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兼帝王之尊和诗坛领袖的隋炀帝在南北诗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提出了“非轻侧之论”,有利于抵制南方的柔靡诗风.在创作上追求“典丽”.有利于纠正隋文帝“斫雕为朴”的消极影响;其次,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南北诗风的融合;最后.他招揽大批南北文人.与他们互相唱和.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价.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边塞诗在魏晋时代已初步发展,进入隋朝日益增多,到盛唐而渐臻顶峰。在短暂的隋王朝里,文坛开始出现摆脱六朝绮靡之风的征兆,肇兴真实自然、生动鲜活的风格,其边塞诗歌也刚健雄武、大气磅礴,充满着大国的自信精神,洋溢慷慨激昂的豪迈之气,对后世边塞诗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隋炀帝艳史》在隋唐系列小说的演变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极大地推动了隋唐系列小说的发展和完善。首先,大量选材于唐宋传奇作品,改变了以往作品在选材时对正史的简单摘录。其次,作品的内在审美性得到加强,注重对人物独特心理的描述和景物描写,又将诗词大量引入作品,使隋唐系列小说摆脱了以往演义小说创作中实录精神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隋代立国后,文帝、炀帝两代君主顺应天下统一形势的需要,采取复兴儒学,创立科举制,并重佛道,调整文风等一系列文化政策。这些政策明显具有开放、多元、包容的文化特点,并且大都被唐代所沿袭,从而开创了隋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隋文帝承袭北周政权后,既有并吞江南之志。通过详细规划,标榜正义之师的身份,迅速统一江南的陈政权,武力平定江南士族豪强反抗,保证江南的政治稳定。杨广在江南推崇儒学,诉诸佛教,实施文化战略。任用南士参与国家政治,减免赋税,优待江南,发展南方。隋代的经略举措适应了江南的地域社会,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在先泰就已萌芽,但直到梁陈时代才得以全面地发展,并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同时,梁陈诗人喜在诗中运用汉之史事、人名、官名、地名等,体现出一种“汉代情结”。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阐释《西极天马歌》《鸟孙公主歌》为西域屯垦戍边诗的萌芽;二是论述隋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的特征,认为隋代杨素的《出塞》(其二)为亲历西域之作,从而突破了魏晋六朝同类作品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9.
隋炀帝首征高丽动用的军队有1133800人,现存史籍有两种记载:一说其为隋军总人数,一说其仅为陆军人数。从而引发了学界的两种不同观点,迄今未有定论。经考证,这一数字应为隋军总人数,其中陆军约1046600人,水军约70000人,蕃兵约17200人。  相似文献   

20.
隋代文学观,就其基本倾向而言,是为纠正齐梁文风之弊而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矫往过正,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但其中亦不乏真知灼见,充分显示出由南朝向初唐过渡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