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思维肤浅的错误基本表现: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观察问题局限于表面现象,考虑问题不周全。案例: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是36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不少学生一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马上列式解答:360×5 54=200(米);②360×5 44=160(米);③200×160=32000(平方米)。这里学生对题中的“360米”和“5∶4”这两个条件缺乏真正的理解,而把“360米”当成了“5∶4”这个比的总数量。医治方法:培养学生洞察数学对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深刻理解题意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二、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弄错按比例分配的数量.例: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36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错误解法:360×[5/(5 4)]=200(米),360×[4/(5 4)]=160(米),200×160=32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当长方形的边长增减变化时,变化量的简便计算,仍可以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进行,其原理可用线段平移后组成的图形表示出来。例学校操场原来长100米,宽50米。现在准备扩建,使长增加20米,宽增长10米。扩建后操场的周长比原来长多少米?一般解法:求操场原周长,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得(100+50)×2=300(米)。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得(100+20+50+10)×2=360(米)。扩建后操场的周长比原来长360-300=60(米)。简便解法:我们根据题意画出下图:从图1至图2可以看出,通过线段平移,扩建后的操场实际上比原来操场增加了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而这个小长方形…  相似文献   

4.
1.考虑问题不深入表现:满足对基本知识的一知半解;观察问题局限于表面现象,解决问题时简单思考等。例如,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是36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解题中常因概念模糊而出现错误。如:(1)“甲有20块糖,比乙多1/4。乙有几块糖?” 20×(1-1/4):=15(块);(2)“半径为4米的半圆形花台,周长是多少?”3.14×4+2=6.28(平方米)等。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数学教师的作业批改,同一个题目竟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批改作业,因人而异。这样做,有利于每个学生发扬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题目:计算36×199+36。甲生,智力因素较差,非智力因素较好,运算为:36×199+36=7164+36=7200。教师眉批为:“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去想一想。”这个学生修订为:36×199+36=(36×200-36)+36=7164+36=7200。教师眉批为:“好,你已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乙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一般。他的解法,同甲  相似文献   

7.
一节课的开端,对这节课的成败有重要的意义。有位教师在教两位数乘多位数时,一开始出示口算题:12×4= 12×30= 当学生答出12×4=48 12×30=360后,又出示48+360= 一名学生回答48+360=408。  相似文献   

8.
<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1 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 例如,要求学生用“+、-、×、÷”的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4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的九个数。例如(4+4)÷(4+4)=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引例。事实上引例告诉了我们,前面两个数的和与后面两数的和相等,其商为1,如果用适当的符号,使得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其商不就是2吗?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寻找规律。学生很快就知道,只要把第一个括号内的“+”号改成“×”号就有:(4×4)÷(4+4)=2,突破了一点,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是:(4+4+4)÷4=3;(4-4)×4+4=4;(4×4+4)÷4=5;(4+4)÷4+4=6;4+4-4÷4=7;4+4×4÷4=8;4+4+4÷4=9。经常这样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不仅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  相似文献   

9.
一、直接说出得数4×7=!"18÷9=#$%&300-200=8000-2000=’()64÷8=*+,-./08×6=150-70=123451000-600=56÷7=7×9=67400+400=895000+3000=45÷5=:;35÷5=<=500+30=28÷4×6=二、摆竖式算下面各题780-290480+370310-190550+150630-170820-280三、在○里填上“>、<或=”3600-1000○3000320-130○320+1308000-6000○1000+10007×9○8×776-30○7624克○3000克四、认真读题并填空1.5005这个数中,从右边数第一个5表示(),第二个5表示()。2.一个鸡蛋约重50(),小明身高约是130(),体重约是20()。3.锐角比直角(),钝角比直角(),锐角比钝角()。4.十位上…  相似文献   

10.
“3x +1猜想”大约诞生在 2 0世纪 30年代 ,发现者已难考证 ,题目是 :“任取一个非零自然数 ,如果它是偶数 ,则除以 2 ;如果它是奇数 ,则将它乘以 3加 1 ,这样反复运算 ,最后结果必然是 1”.如取 x =5,则5→ 5× 3 +1 =1 6→ 1 6÷ 2 =8→ 8÷ 2 =4→ 4÷ 2 =2→ 2÷ 2 =1 .再如取 x =6,则6→ 6÷ 2 =3→ 3× 3 +1 =1 0→ 1 0÷ 2 =5→ 5× 3 +1 =1 6→ 1 6÷ 2 =8→ 8÷ 2 =4→ 4÷ 2 =2→ 2÷ 2 =1 .不管你取什么非零自然数 ,依照上面规则 ,最后都得到 1 ,这个猜想让世界上许多数学家着迷 ,日本东京大学米田信夫用计算机验算 x =2 40 (大…  相似文献   

11.
某日,我在教学时,曾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农具厂计划25天完成生产一批小农具的任务,结果多生产5天,每天又多生产4件,所以比计划多生产了300件,原计划共生产多少件?”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及解法。[解法1](300+5-4)×25=1400(件)[解法2] [300-4×(25+5)]÷5×25=900(件)持第一种解法观点的同学认为:每天多做4件,是针对后来多做的5天而说的,而比计划多做的300  相似文献   

12.
案例:乘法分配律的引入教学出示例题:小刚和小明在江滨路练习跑步,小刚每分钟跑180米,小明每分钟跑160米,两人分别从铁路桥和人民大桥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相遇。这段江滨路有多长?(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80+160)×3 =340× 3 =1020 180×3+160×3  相似文献   

13.
[案例]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5×10+10×5)×2、5×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学生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你能把想法和大…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听了一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新授课,这堂课富有艺术性的巧妙结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在课结束前,老师出示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请大家算一算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作业本上算) 生1:10×5×2+10×4×2+5×4×2=220(平方厘米) 生2:(10×5+10×4+5×4)×2=220(平方厘米) 师:(再拿出一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如果把这两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合拼在一起(沿长的方向连接),大家想想看。这个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220×2=440(平方厘米)。生2:440平方厘米。生3:440平方厘米。多数学生对此答案表示赞同。生4:应该是420平方厘米。(只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堂简单的“直进归一问题”新授课。某教师讲完课本上的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 “一个运输队4次运送72吨货物,照这样计算,5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讲的“先求一份数是多少,再求几份数是多少”的方法,这样列式计算的: 72÷4×5=18×5=90(吨)有一个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算式: 72÷4+72=18+72=90(吨) 这位教师将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肯定了前一种解法,而否定了后一种解法。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认为前一种解法,体现了简单直进归一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这种解法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案例】笔者在教学浙教版《数学》十一册第134页的习题(见图1)时,作了如下处理。出示情景图:有一块正方形空地,内接一个圆形花坛(见图2)。师:根据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生1:可以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米。生2:圆的面积是3.14×(10÷2)2=78.5平方米。生3:也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是10×4=40米,圆的周长是3.14×10=31.4米。生4:还可以求出圆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10÷2=5米。生5:正方形中除圆外其他部分的面积是100-78.5=21.5平方米。生6: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算式是78.5÷100=78.5%。师:你能把圆…  相似文献   

17.
问题:下面是一个算式:1+1×2+1×2×3+1×2×3×4+1×2×3×4×5+1×2×3×4×5×6这个算式的得数是不是某个数的平方?(华杯赛决赛面试题)这是一道判断平方数的问题。解题关键是熟悉完全平方数的末位(即个位)数字的特征,先算出得数的个位数字是多少,并和它进行比较。从12=1×1=1,22=2×2=4,32=3×3=9,42=4×4=16,52=5×5=25,……,102=10×10=100发现下面特征:特征: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1、4、5、6、9这六个数中的一个。如果不是,便不是完全平方数。解题方法:先算,得数的个位数字=各加数个位数字相加所得和的个位数字。再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05新春趣题     
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做一做与2005年有关的趣题,你一定会倍感愉快。现在就开始吧!1.鸡年吉祥2005年农历为鸡年。想想看,“鸡”“年”“吉”“祥”分别表示几,才能使等式成立?鸡鸡鸡鸡鸡鸡÷年年年+年-年÷年=2005吉吉吉吉吉吉÷祥祥祥+祥+祥+祥=20052.奇妙的数“142857”是一个奇妙的数: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142857×5=714285142857×6=857142不论得数如何,总是1、4、2、8、5、7这几个数在变魔术。下面,我们请你来动一动脑筋,做一个关于2005与142857的游戏:“625÷125=5”是一个等式,可是这个…  相似文献   

19.
陈平 《山东教育》2005,(34):41-41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1)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积是()。(2)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3)5的4倍是(),()的7倍是56。(4)1米=()厘米。(5)在○里填上“<”、“>”或“=”。60厘米○1米2×7○146×7○322×8○7+88+1○2×436+54○46+440×9○9+17×8○6×9(6)()×()=72()×()=215×()=454×()=44×6=()×()56+25=9×()(7)用卡片2、3、4能摆成()个不同的两位数。(8)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9)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10)画一条比3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二、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打“"”…  相似文献   

20.
有关数字问题,内容明白,关系清楚,常易于检验,又常常妙趣横生,因此,作为数字课外活动内容,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例子,现在观察下列各式:7×2=2+3+4+57×3=1+2+3+4+5+67×4=1+2+3+4+5+6+7……5×2=1+2+3+45×3=1+2+3+4+5由此,可以提出问题:怎样的正整数 m(>1)和n(>1)可以有m·n=a+(a+1)+(a+2)+…+(a+k)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