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  相似文献   

2.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很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记者一读。  相似文献   

3.
她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硕士、博士头衔,但她写出了杨乐、宋健、钱三强等一批科学家;她刚当记者时没有受过任何新闻训练,半年没有登出一篇稿,但是50年来写出大量轰动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她是记者,也是母亲,她克服生活磨难,带着残疾的儿子深入山区,同农民吃住在一起,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她就是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科技日报高级记者郭梅尼。  相似文献   

4.
李克荣 《青年记者》2007,(13):25-26
1991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意识到共青团的世界不再是我的世界,于是,告别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山东青年杂志社,带着一纸调令,也带着宁愿放弃职务也决不放弃专业的执着,走上了大众日报社那高高的台阶,在青年记者编辑部作了一名很卖力的编辑。  相似文献   

5.
“我怕记者”,这是张海迪接受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张海迪,病魔的痛苦折磨不怕,学习中的困难不怕,生活中的坎坷不怕,却怕能够给她带来荣誉的记者,岂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姑娘杜丽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雅典奥运会第一块金牌后,有关她夺冠台前幕后的新闻占据了8月15日各大媒体的醒目位置。其家乡的一位记者以《“混”到杜丽身边》为题记述了在第一现场感受杜丽夺冠的故事:这位记者趁着预赛结束后的混乱,竟然混进了预赛场地。接着,他又大摇大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据《四川日报》报道,1988年2月24日,刘晓庆在自贡演出后前往灯会观灯。当一名记者上前拍照时,刘晓庆当即声明“未经我的允许,不准拍照。”记者说:“你们不同意是你们的事,我拍是我的事,这是灯会,不是你家。”双方遂发生纠纷。案例二:美国佐治亚州一名家庭主妇弗洛拉·格雷厄姆带着两个儿子去参加商品展销游乐会。在两个儿子的执意要求下进入一个游乐厅,游玩后出来时,一股强风吹起了她的裙子,裙子把她的头盖起来,却暴露出腰部以下的部分,只有一件裤衩。当地一位摄影师抓住这一时刻,把她摄入了镜头。这张照片成了这次游乐会的宣传品。格雷厄姆夫人对此  相似文献   

8.
张桂英 《新闻传播》2004,(12):54-55
记者总是以别人为活动中心,为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喜怒与哀乐、幸福与痛苦而高歌或低吟。然而身为记者的她,却因为特别的优秀、特别的出色而走入更多记者的视线,成为报道的对象。她,就是刚刚带着对生命的深深眷恋和一个新闻人的无尚荣誉离开这个世界的闫阿红;她,就是同时让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阿城市委分别做出向她学习决定的闫阿红。闫阿红虽然只是一个县级电视台的记者,但在实践记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上,却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9.
山东电视台韩国强台长向《媒体人访谈录》栏目推荐齐鲁频道的80后主持人王羲。年纪轻轻的她是山东台"双十佳"节目主持人,还曾被山东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从2004年起,她担任齐鲁电视台《为您办事》(于2012年改为《小溪办事》)记者、主持人,其间为观众解决难题3000  相似文献   

10.
景明  贾洋洋 《新闻前哨》2007,(10):60-62
央视名嘴海霞在主播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时,面带微笑略有些激烈地问现场记者:"我看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的吗?"这一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声讨海霞,指责她在主持节目时,伤害了王家坝灾  相似文献   

11.
胡荧 《新闻天地》2011,(12):32-34
“习惯了就好!”这是20岁女孩面对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但她习惯的,却是绝大多数90后绝对无法习惯的苦难生活。五六岁就到花炮厂做零工.12岁开始照顾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弟弟.17岁成为家庭的顶梁柱.20岁带着弟弟上大学。她的经历叫人心酸。她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2.
周玉明 《新闻记者》2008,(10):30-35
一 43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心感实证:记者,一个正直的记者,永远应是中国的良心所在;记者的笔永远带着时代的体温、灵魂的呐喊!  相似文献   

13.
年仅17岁的莱阳女孩孙园娜因为坚持九年背残疾同学张芹上学,成为年龄最小的山东道德模范。成名后她没有被光环晃晕,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做人本色,这一切要感谢她的曙阿姨——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她带着记者的求异思维坐在我们面前,中等身材,秀气潇洒。她告诉我们,原先准备的“开场白”是表示谢意和致歉,想想又很俗套,于是,沉恩片刻,便从新闻的创新开始,笑着对我们说:“新闻应该给人以美的诱惑力。”这,就是近几年在新闻界以求新图变闻名的新华社主任记者郭玲春。1971年,郭玲春进入新华社。那时的新闻稿多数以“新华体”出现在报刊上,日复一日,千人一面。郭玲春为此冒感到“不难”,久之,不安,用她的话说,一篇二百多字的消息,那格式就象她办公的那座楼的200多扇窗户,年年月月无变化,令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沈阳市第128中学还是一所比较寒酸的薄弱学校,教育投入仅够人头费开销;今天,她已成为兄弟学校中的佼佼者,是市里的窗口学校,办学经费绰有余裕。 一所原本默默无闻的学校,何以几年间竟由“乌鸡”变成了“金凤凰”?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该校校长张葆晨,他说:“是自从1993年民办光宇中学成立以来,才给了我们大展宏图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的专门访问。她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体裁.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鲜活。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电视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视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正>军事记者首先是军人。——冯凯旋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戈壁荒漠到万里海疆,她亲历部队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参与了多项重大军事行动的采访报道。她始终珍惜每一个捕捉美的瞬间。她以军事摄影事业为使命追求,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深耕其中,坚持锤炼"四力",坚持深入基层部队、深入事件现场,用镜头真实记录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成就,艺术地描绘了人民军队新装备、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她站在我面前,满脸皱纹,一头灰发。兰色的牛仔裙服裹着她那微微发胖的高高的身躯,显得精明干练。一双灰蓝色的眼睛虽带着些许长途旅行后的倦意,但目光里却又分明透现出久经磨练的新闻记者特有的警觉。她尖尖的下颏习惯地扬起,脸上全无笑意。她是来探测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脉搏的。这对无论怎样有经验的西方记者,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23日,法新社将隆重纪念建社150周年。法新社的人对记者生活和新闻工作是怎么想的?我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该社4名高级编辑、记者。他们是:国际部主编让·布尔内、拉美部主任保罗·鲁特雷、国内政治部女记者约塞特·米西、音象部主任  相似文献   

20.
记者梦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她常常捧着报纸给我讲一些感人“故事”,并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些“故事”都是记者写出来的。为此,我羡慕得要死,盼望着有一大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会写故事的记者。这个梦我一直做了十多年。当我从孔孟之乡入伍来到东北的小兴安岭,这个梦仍然时刻萦绕着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就自封为“见习记者”,写起稿来。连队、机关、深山哨所,都留下了我心碌的身影。有时为完成一篇稿子,竟忘记了吃饭。于是乎一份份稿件就这样带着我的梦幻,带着遐思飞往报社、电台。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可我采写的稿件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