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2.
“启”、“读”、“议”、“讲”、“练”、“评”教学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启”、“读”、“议”、“讲”、“练”、“评”教学法。该教学法共分六个步骤。 1“启”是指物理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生动的物理学史或故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物理情景等方式来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解释物理现象、探索物理问题的求知欲。“启”是本教学方法的首要环  相似文献   

3.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氽”字念tǔn,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表示“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食物大多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汆”字念cuān,上面是“入”,下面是“水”,…  相似文献   

5.
勿”、“物”二字的本义,众说纷纭。窃以为“勿”的本义即“以犁起土”。由此引申出“土色、相土色,色、杂色,杂色帛,旗帜”等意义。“勿”为“犁田”.“物”即“犁田的牛”;之后“物”才产生了“杂色牛”这一意义。“勿”与“物”之间有假借或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好像”、“仿佛”、“似乎”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组近义副词,尤其是在文学性语言中。“好像”也作“好象”(文中引例一律作“好像”) ,《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类似,大概”。“仿佛”作为副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则用“好像,似乎”来作解释。在用法上,该书认为二者都可出现在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句末也都可加“似的”、“一样”、“一般”。对二者的区别,只提及“仿佛”多用于书面语,而对“似乎”一词,则并无单列词条去解释,通过对“好象”、“仿佛”的释义看,“似乎”与它们几乎相同。对此,《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解》中也表…  相似文献   

7.
"一样"和"一个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和“一个样”都能表示“同样;没有差异”这样的意义,但二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句法上,“一个样”只能做句子的谓语中心语、宾语和补语,而“一样”还可以做定语和状语;在语义上,“一个样”有表示“差异性”和“意外性”的倾向,而“一样”没有这个倾向;在语用上,“一个样”具有强调的意味、不自足的语境特色和鲜明的语气色彩,而“一样”很少具备这样的语用价值。“一样”和“一个样”的这些差异主要是二的主观性程度不同造成的。“一样”主观性程度弱,“一个样”主观性程度强。“一个样”的主观性程度强,既跟量词“个”的介入有关,也与“一样”和“一个样”的历时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徐渭在《南词序录》中把“谢娘”解释为“文女”,李复波、熊澄宇认为“谢娘”与“谢秋娘”关系更近。事实上,在“唐诗”、“宋词”、“元曲”中,“谢娘”、“秋娘”、“谢秋娘”是三个屡屡出现的意象,而且各自有其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哥”、“一姐”一般被看成词组,意思是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近些年来,“一哥”、“一姐”以词汇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中,其直接来源并不是词组“一哥”、“一姐”,而是粤方言。本文试对词汇“一哥”、“一姐”的来源、发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情"和"趣"     
为文之道,贵在“有物有序”“有情有趣”。“物”是内容,“序”是条理,“情”是情感,“趣”是趣味。如果说无情不成文,那么,无趣则寡味。“情”有千种,如亲情、爱情、恋情、友情、人情等;“趣”有万类,  相似文献   

11.
辨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对深化教育理论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优化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能有效塑造人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现,职业教育可以归纳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同时,职业教育在促进生产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并列,重合,交叉,包含"四种关联,也存在教育实施的主体与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六方面差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在厘清与"职业教育"区别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劳动与职业价值观,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立多方联动的劳动育人机制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家主义职业教育被作为富国强兵战略的一部分而得到了迅猛发展,此时的职业教育"被缚"于教育功利主义战车。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和全民教育思想使得职业教育步入了"全球主义职业教育"时期,"被缚"的国家主义职业教育正在求得全球化的"解放",即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岗位培训"扩展到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应为未来社会培养"幸福生产者"。  相似文献   

14.
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称之为本体性游戏;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称之为手段性游戏。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可以采用手段性游戏的方式。健康领域的教育尽可能地采用本体性游戏。  相似文献   

15.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6.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与“导”的转变,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认真研讨学习者、导学者、教学内容和网络工具等导学过程,处理好面授教学、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来影响经济,但这两种能力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计划经济时期更需要生产能力,为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我国现在处于非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配置能力更加短缺,因此必须实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赖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对配置能力提供更大的经济激励,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任何教育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透过教育现象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人性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文通过理清"经济人"假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及其意义,考察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