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137-138
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的语言策略,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的顺应性理论可以说明和揭示语码转换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分别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分析报纸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媒体中的汉英语码转换频繁出现主要是体现言语交际中的对语言现实或心理动机的适应,而出于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进行语码转换的实例在报纸中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李俊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8-120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得到众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根据Verschueten的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主要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角度,探讨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认为要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考虑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3.
杨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1-132
Verschueren的顺应性模式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语码转换现象。本文分析了中文报纸语篇中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揭示了不同语篇中出现的语码转换是如何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或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范晓迪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67-69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大学校园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码转换。尝试对大学校园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作出分析,指出英汉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5.
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四瑗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60-62
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届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话题转换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李欣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44-44,51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以语言顺应模式为依据,以国内报纸和电视等媒体语言中的语码转换为例子,探讨其成因,可知传媒用语中的语码转换是双语交际者在语言选择中对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主要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运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和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对中文网络广告中语码转换进行顺应性分析。首先,对中文网络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其次,分析了广告文字撰写者在广告语篇中采取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以期为广告语设计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在顺应性基础上灵活的语言转换形式.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来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提出语码转换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要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身份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
教师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重要现象,已经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它既指两种或两种语言变体在句间的转换,也指多种语言变体在句内的转换.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来达到特定的教学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郑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2):103-105
语码转换是社会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分别论述了教师的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课程特点、教师角色和教师心理动机四个方面的顺应性,指出了英汉语码转换对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应用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和于国栋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模式,从顺应性的角度探讨报刊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广告中语码转换的分布模式和潜在的语用动机,而且对广告商的广告创作和广告读者的理解有一定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咏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187-189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关于“语码转换”的概念,然后提出本文遵循的“语码转换”的概念。第二部分旨在从协调人际关系的要求、遵守社会规约的需要及顺应语言现实的要求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码转换的动机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咏梅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87-189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关于“语码转换”的概念,然后提出本文遵循的“语码转换”的概念。第二部分旨在从协调人际关系的要求、遵守社会规约的需要及顺应语言现实的要求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码转换的动机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引语 语码指的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语体,或是语类.语码转换指"发话者在同一话段或语篇中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的现象".Mayer~Scotton(1993)认为,凡是含有语码转换的话语或语篇,其中一种语码属于既出语,另外一种或几种属于嵌入语.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句子内部,也就是主语的句内嵌入另外一种语码的单词,也称为语码混合.在本文中语码转换界定为基础语为汉语的语篇中嵌入英语句子、短语、单词或者缩略语. 相似文献
17.
引言语码转换最早是由Fishman于1971年提出来的,界定为人们在一次对话或交谈中用了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变体即各种层次上的语言存现单位,一般指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的双语现象。自此以后,就得到了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学中比较普遍且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以"语言顺应论"为基础,运用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进行分析。这种顺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言现实的顺应;(2)社会规约的顺应;(3)心理动机的顺应。教师语码转换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教学需要,以其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文欣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129-130
运用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对商务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的动机及其作为交际策略所实现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商务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以达到商务活动成功的目的,同时对商务英语学习者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总结了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把语码转换的研究领域划为五大类:语码转换的语法研究、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的话语分析研究和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并且讨论了其贡献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社会、心理(认知)、文化等因素探讨了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