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皇帝开科取士,选拔国家官吏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     
在人类官制史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独标一格,引入瞩目。欧洲的中世纪,也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但那里实行的是世袭制:贵族总是贵族,平民总是平民;下层人没有任何合法途径进入社会上层。所以自16世纪意大利的利玛窦,到18世纪法国的伏尔泰、狄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和科目的考试,由主管机构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选取人才,委以不同的官职.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建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公元598-1905年),沿行一千三百余年,几乎不曾断绝,为历代王朝选取了大量官吏.因此,了解它的发展简史,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构成、社会时尚、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正洪 《考试周刊》2010,(41):35-36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和科目的考试,由主管机构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选取人才,委以不同的官职。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建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公元598—1905年),沿行一千三百余年,几乎不曾断绝,为历代王朝选取了大量官吏。因此。了解它的发展简史。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构成、社会时尚、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第四部份曾在《教育史研究通讯》第一期刊出,现在全文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6.
一 、 科举 制 度 使 中 国 封 建 社 会有 了一 部 有 效 而稳 定 的 文 官 机 器 的同 时, 打 造 了 良性 的 封 建 文 化 生 态环境 。 在 中 国历 史 上 , 统 治 阶 级 为 了巩 固自 己 的 统 治, 曾 采 用 过 多 种 方式 选拔 所 需 要 的人 才 。 夏 、商 、周 采用 的 是 “ 分 封 制 ” 和 “ 世 卿 世 禄制 ”,其 结 果 是“ 龙 生 龙 ,凤 生 凤 ”。汉 朝以“ 察 举 ”制 和“ 征 辟”制 取 代世 袭制 ,由州 、郡 地方 长 官 向 朝 廷 举荐 人才 ,经朝 廷 考 察 后授 其 官 职 ,或由 皇帝 特 诏 选 任官 吏 。 这 比 前 代 进步 …  相似文献   

7.
许圣义  许昌浩 《教育》2011,(8):60-61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略述科举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以后各代,大体因革唐制而来。我們知道,汉代选举官吏,主要是“州举秀才、郡察孝廉”。三国时陈群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州设大中正,郡置小中正,以区别人物,定其等第,分为九品,送于吏部。这是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吸收地主阶級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办法。两晋南北朝以來,都沿用这个办法。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的出现,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一方面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有机会步入仕途,为中国的封建精英注入新的元素,防止了家族的垄断,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极大繁荣。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  相似文献   

10.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地方政府进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取士的制度,汉文帝首次用策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既是我国人才观念和政治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考量。首先是汉初“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弊病渐显,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治国策略使国家政治走向正轨;其次,当时掌权的开国老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骄蹇不逊,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治国实践的需要;再次,汉文帝以卑微之庶子入继大统,也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以顺利地进行治国理政之实践。在汉文帝的影响下,西汉时的察举已经有几科采用策试形式,到了东汉,几乎各科都要进行策试,这就和后世科举很相似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盛行门阀制度,但以策试取士的措施仍时有运用,直至隋代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想和小读者们共同不可思议一次,便把六年级小同学写的《清朝科举制度》摘编到这里(全文3000多字)。徐畅冬因酷爱电视剧《纪晓岚》而突发奇想,走进历史,旁征博引,著此美文。亲爱的小读者,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看完电视都能像徐畅冬这样做,你的父母还会把电视机当作“敌人”吗?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习》2006,(7):1-1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也叫“开科取士”。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用考试方法来选进士。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兴盛于唐代,历经三百年,对繁荣唐代文学、艺术、科学、法律等都起积极作用,同时也激励了一大批出身寒微的青年知识分子刻苦攻读,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制度之弊端,不在本身,而在施行者的腐败所致。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 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05-105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8.
唐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时,云南还不知科举为何物。后晋天福2年(公元937年),大理国统治者开始仿效中原地区,开科取士。但取得功名的大都是“六根未净”的和尚、道士(称为“释儒”、“师道”),俗家子弟仍不知读书做官的道理。云南读书人开窍时已是元朝,公元1313年,全国首次会试,规定云南取录5人。八年后,举行第二次会试,昆明人王楫考中进士,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读书人对此十分羡慕。之后,云南的学校教育很快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读书人大都陷入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举制度的形成与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采用民选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由部落民众先后推举出尧、舜、禹部落首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进程中,出现了争权斗争,父死于继取代了选贤与能,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那时,不仅帝王世袭,官吏也世袭,称为世卿制,仅有低级职官可由地方推荐产生.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但科举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许多人并不清楚。《山东历代状元》的作者马文卿同志特撰此文,揭示了历史真相状元,是对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第一名的称谓。我国科举考试常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其中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所以居进士首位者又称状头。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位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长达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状元不仅成为读书人苦苦追求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