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之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它.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宗教来讲,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思想体系加起来就是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方宗教的本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结论部分。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是人本宗教,西方宗教是神学宗教。文章从中西宗教的理论体系、神学论证方式、僧侣集团的职能、信徒的态度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儒释道是以人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基督教是以神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宗教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社会的特性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释道三种思想融合的宗教文化思想,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他被贬黄州,人生转折时期,更是他精神的支柱,这种思想贯穿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类宗教说”关于中国文化是否宗教文化,或者说,从文化特征上讲,中国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一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们争议不休的话题。而此一话题讨论的关键又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中的主流儒家文化有否宗教性质这一...  相似文献   

5.
满洲的先世信仰的宗教主要是萨满教。从满洲形成前后至清入关前,满洲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本民族的传统宗教萨满教进行了整合和规范;逐渐吸纳了其他民族的儒释道和喇嘛教等宗教,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以信仰萨满教为主,其他宗教为辅。这种变化不仅对满洲的形成和清朝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清入关后的宗教政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宗教是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性体现,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运用对比文化学的原理,从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对英汉习语中所蕴含的天道观、人神观和社会观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在英汉习语中的积淀和折射,探讨了英汉习语表达法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因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她进行了解读,但是对她的宗教观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大地》为例,剖析在中国儒释道影响下,赛珍珠倡导的宗教宽容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他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我们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得到官方认可的儒释道等宗教外,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民间宗教,它们对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文学创作领域.本文以明代小说<平妖传>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小说与民间宗教,尤其是弘阳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民间宗教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征,以期引起对有关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盂兰盆节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有着儒释道三家文化背景的重要的宗教节日。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盂兰盆节的渊源和流变。“源”的部分追溯了盂兰盆节形成的多重文化源头,探讨作为佛教节日的盂兰盆节是如何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融合无间的;“流”的部分描述分析了盂兰盆节世俗化为民众狂欢节的过程。盂兰盆节承载着多元文化内涵,对它的研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宗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宗教”、“哲学”具有多元丰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宗教”既表述了神人关系,亦说明了人的敬神态度;在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中,宗教具有更为复杂的多维意蕴;同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和推断,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宗教”与“哲学”两者呈现出交融互渗、彼此共构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曾是哲学的温床,而现在也仍可被视为哲学的继续,由此,展示出“宗教”与“哲学”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至于宗教消亡论的论述已经被历史所否定,毋庸置疑,宗教仍然会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宗教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宗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宗教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西方法治化宗教的成功经验则为我们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礼”为核心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因此重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信仰也必须基于此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唐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道教思想对唐代文学在意境、性情和想象力这三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伦理奠定了宽容开放的伦理基调,而民间宗教传统则在日常生活层面具体细微地雕琢共同的民族精神。承继先秦巫祝文化的遗存、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精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对于中华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俗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增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精神联结,促进了民族混居地区各族生活习俗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但是民间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处境,致使其文化功能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17.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当时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图像传人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由于宗族势力的加强,儒教信仰的强化,统治者对宗教信仰的严格控制和对民间宗教的严厉打击,导致道教和佛教开始衰落,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发展结构遭到破坏,于是由三教构成的传统文化开始崩离,从而导致民众宗都信仰的危机,使明清王朝首因思想和信仰的穷乏而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茶的品性与儒释道的精义相互融合。王旭烽的小说《茶人三部曲》从写茶人入手,把茶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美好茶性展示给我们。从茶与儒释道的契合入手,结合茶人的性格特征,阐释茶文化在茶人身上的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探究《呼兰河传》中贯穿零零碎碎的故事和人物的内在的线索。《呼兰河传》一文平淡细致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也展现了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当今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乡村提供了文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