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我国为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但是教师、学校和政策制定者对等主体因对交流轮岗的需求不一致而存在不同问题。教师共同体是教师、学校和政策制定者需求交互的平台,可以协调与整合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各方的需求,即可增强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意愿,通过共享实现交流轮岗学校的共同发展,缩短交流轮岗教师的过渡期,从而助力交流轮岗政策的施行。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我国提出“县管校聘”的交流轮岗政策,这一制度对改善乡村地区与薄弱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盘活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执行力度低、配套制度不健全、教师对政策认同感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县管校聘”政策,本文提出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执行力度、完善相关配套保障机制、增强教师的认同感等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稳步推进、改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致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实践进度不一,实施力度有强有弱;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较为笼统,“谁去交流”的随机性较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较弱;重流动轻流动后的管理,降低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最终成效。未来,需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明确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全员流动的轮岗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教师选拔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加强教师流动后的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成效。  相似文献   

4.
教师轮岗是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公平与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持机制。基于行动者视角审视教师轮岗,教师轮岗是政策规制下的教师集体行动、理性计算下的教师能动行动、知识共享下的师资配置行动。然而,教师轮岗还存在政策规制下教师轮岗的被动执行、校际教师轮岗的差别化对待,轮岗教师采取权宜策略。建立共享互惠的教师轮岗支持路径,关键在于轮岗政策刚性执行兼顾柔性刺激,加强轮岗教师自身职业认同;以师为本合理选派轮岗教师,校际遵循平等协商的交流轮岗;重视轮岗教师的资源主体性,以促进构建教师轮岗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共同发展。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教师轮岗制度应选择的政策取向。受援学校要从营造合作氛围、制订发展规划、提升教学效能、建立轮岗档案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轮岗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轮岗具有重要价值,它推动了教师工作方式与生存方式的改变,为教育生态系统注入了活力。面对教育利益格局日益固化的现实,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打破教育利益分割的扭曲局面,稳步推进教师轮岗政策的实施,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基于合理性与合法性分析,轮岗政策实施中的政府责任主要包括:确立合理的政策目标,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建立规范的轮岗流程,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教师轮岗制度是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促进区域内校际交流、缩小区域内校际师资差异、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教师轮岗工作刚刚起步,轮岗政策体系尚不完备,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轮岗"现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轮岗激励机制,规范轮岗运作模式,真正使教师轮岗制度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教师交流轮岗是缩小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中的自愿型政策工具、强制型政策工具和混合型政策工具的运用现状,探究不同政策工具运用对教师交流轮岗成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成效较好,近七成教师认为交流轮岗促进了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三类政策工具均有涉及,但综合运用程度不高,政策工具在不同教师间的运用存在差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性别、职称等因素对教师交流轮岗成效没有显著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意愿、轮岗过程中的人事管理、职称激励等因素对提升教师交流轮岗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在提出之后,我国教育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明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交流周期短、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缺乏带动性与影响力这两大问题,而本文也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三大举措,即大周期甚至是长期“交流轮岗”;甄别分析交流教师的作用,学校管理要着眼区域全局性;轮岗教师交流要注重内发性和人文性,希望借此来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10.
陈婧  范勇 《教师教育研究》2022,(3):91-99+128
轮岗交流政策是政府调节城乡、校际间师资不均衡问题的重要举措。该政策已经实施逾20年,但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并不清晰且存在争议,影响了对政策促进师资均衡功效的判断。本研究以东中西部6省市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政策对利益相关者——轮岗教师和非轮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效果。结果发现:政策对两类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且对非轮岗教师更有利。由于轮岗教师个体特征、流动形式与范围等政策实施情况不同,因此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最后,本研究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视角,提出了完善轮岗教师选拔标准、优化流动形式与范围、适度推进双向流动等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有关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城市学校不愿放走优秀教师、教师群体热情不高且适应困难、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等运行不畅的困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城乡差距、政策的合法性危机、管理部门协调失衡以及执行权责的下移是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协调各方利益、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及配套经费保障体系、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多种措施,来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出台了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在各省市陆续开展了教师交流轮岗的实践探索。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义务教育的失衡,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如教学质量保障问题、人事管理制度问题以及评价与监督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与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密切相关,因此,要创新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分析现行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教师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内涵及其与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然后探讨并提出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可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获取、传播、共享、创新等,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交流轮岗是推进基础教育平衡发展与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持机制。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新时代教师轮岗的行动逻辑,对教师轮岗行动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共享互惠的教师轮岗支持路径。研究认为,国家轮岗政策规制下的集体行动,理性选择下多主体“获得感”的共同诉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教师轮岗行动的行动逻辑,而其困境在于“公共善”与“个体善”的非平衡性致使轮岗行动被动,“优质校”与“薄弱校”对接不畅致使轮岗效果不佳,“新来人”与“熟人”身份的差异致使轮岗教师边缘化,而其支持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师为本合理推进教师轮岗加强校际平等协商;第二,以学科组与年级组为育人单位积极促进“新人”融入。第三,从教育逻辑出发关注教师个体轮岗行动的潜能动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师轮岗问题研究发生了从制度到文化的转向。文化维度审视教师轮岗制度的时代意义在于这是提升教师轮岗制度合法性的重要路径,促进教师轮岗目标达成的必备条件以及彰显教师轮岗现实价值的核心内容。教师轮岗制度创新的文化维度关注制度目标、制度内容、推进路径及条件保障四个核心问题。文化维度审视教师轮岗制度,根本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教师轮岗的文化适切性,这要求在目标上聚焦轮岗制度的文化适应力,主体上增强轮岗教师的文化感染力,内容上提升轮岗模式的文化吸引力,方式上扩大轮岗路径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5个县3115位教师的调查显示,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意愿较低。无法照顾孩子和家庭、轮岗地点离家远与交通不便、岗位适应困难是教师参与轮岗的主要顾虑。结合实地调查发现,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及相应的文化心理,导致教师意愿与政策初衷背离;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使教师轮岗面临现实难题;城乡学校师资数量与结构的差异,造成交流轮岗落入"练兵"和"补缺"困局;政策执行过程不规范导致教师存在岗位适应顾虑。为实现政策目标,应致力于消除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障碍,补齐乡村学校师资数量与结构的短板,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交流轮岗形式,并在政策实施中做到规范选拔和人文管理。  相似文献   

17.
韩国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教师轮岗制度是韩国政府为了破解因教师扎堆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导致城乡师资配置失衡、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过大等难题,而制定的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的制度,也是韩国促使教育优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韩国教师轮岗制度实施70年以来,实现了全员化、全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成效显著。韩国教师轮岗制度在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实现师资力量动态平衡和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该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譬如在新聘教师与轮岗教师岗位配置结构的合理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激发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洞悉教师轮岗背后的行动逻辑对开展教师轮岗具有指导作用。在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轮岗的目的性、价值性、情感性、传统性四类行动影响因素,利用浙江省11市9 627位教师抽样的微观数据探究教师轮岗背后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教师产生轮岗意愿遵循“因利乘便”的行动逻辑:教师轮岗时对于目的性、价值性等理性因素的敏感程度比情感性、传统性等非理性因素要强的多;单身男性教师的轮岗意愿是教师群体中最强的;不同教龄职称段的教师轮岗意愿分化严重;教师轮岗意愿存在单向集中的特征,不再是以往单纯向城化的交流趋势。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轮岗应健全激励保障体系,强化教师轮岗意愿;强化思想教育宣传,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优化教师轮岗机制,执行柔性均衡措施;推进学校内化发展,减缓校际条件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学校间的知识势差往往与教师这一主要知识载体分布的非均衡性相关,轮岗交流制度的功能实现需要以骨干教师在学校间的流动促进薄弱校教师知识的发展。审视轮岗交流制度下教师知识发展的实际样态发现,组织惰性行为抑制了教师知识获取动力,教育场域差异削弱了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知识位势差距影响了教师知识内化效率。在传统SECI模型的基础上,以轮岗教师知识的转移扩散为关键要素,构建轮岗交流制度下涵盖“潜移默化”“协商对话”“系统整合”“实践反思”四个阶段的教师知识发展模型并解释其内在机理,据此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力图促进薄弱校知识存量的积累与增长,破解区域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轮岗交流在未来3-5年将制度化、常态化。相关配套措施重外在激励,而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多有忽视,这不利于教师对流入学校产生组织认同。文章认为,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激发学校内在发展动力的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该政策的既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