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剑 《四川教育》2020,(3):39-39
科学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馈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一、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常识去思考未知的科学现象,让科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主动参与的课程,尤其是其中的实验。然而,科学实验课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生活化的趣味实验,以生活化问题情境为背景,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为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率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3.
“生活化”物理实验是围绕物理科学某一主题,充分运用身边的资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来进行的物理实验.“生活化”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多种优势,生活化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生活化体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生活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活化是指以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为起点,引导其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小学科学教育与学生当下生活的融通。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营造生活化的科学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科学教师要选用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来打造生活化的科学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习是学习者以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凝练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生活化的教学中,会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教师可搭建起生活和课堂的桥梁,本着“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理念,促进学生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以“开花和结果”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渗透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学科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习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元素来活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设计更为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课后训练。从而将科学学科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科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甚至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本人粗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应以生活为基础、探究为灵魂,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1课堂中生活化的探究在很多人眼里,“科学”是深奥的,似乎只是科学家们的专利。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同样也是通俗的。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玩”(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课在空间上要由狭隘的课内回归生活。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课程内容要向生活贴近:②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可根据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组织学生搞个小制作、写科学小童话、我是小小科学家等。我们学校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废旧物品,简便材料就是许多小制作的原料,这些制作尽管土气,但能使学生惊叹不已,自己还那么棒竟然能制作出这般神奇的作品。如:在《溶解...  相似文献   

8.
“双减”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教师从前置学习实验生活化、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问题设置生活化、实验教学内容生活化、作业布置实验生活化对其进行探究,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如此既可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又可培养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课程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科学教学应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相结合,提供给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实验材料,让科学课扎根于生活,真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材料更具生活化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在学习《土壤  相似文献   

10.
品味生活体验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中考命题的生活化,要求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生活化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种方式,把科学探究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教原理,更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中,品味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家庭常见废旧生活材料,设计“U”形管固体压强计,器材设计科学严谨,现象明显,改进了实验现象及数据呈现,利于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取材生活化,便于学生模仿制作,提高学生物理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基于真实问题的实验探究过程,该器材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趣味实验学习物理,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师立足生活实际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实现全面发展。文章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让课本上的枯燥知识变成了生活中学生喜欢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让学生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一、让科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学生是学习科学的探究者,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论述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创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即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本文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参与生活实践等方面论述如何创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旨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一、利用生活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学生是学习的探究者,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在亲身实践中感知,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思考,得出结论,达到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生活化,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相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文章以“鸡蛋壳中的化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鲜活的生活例子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超越生活。科学教师只有用生活化理念组织教学,才能揭开学生科学探究神秘的面纱,使其顺顺当当地开展。 一、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探究的源泉 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而告终的,科学探究同样如此。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因素,是构成科学探究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9.
科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好奇宝宝"。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活化的探究材料,组织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带领孩子们学习与身边事物相关的科学知识,遨游科学的海洋。  相似文献   

20.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阐明了生活教育的内涵:“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