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究竟是如何参与课堂学习的?对这个命题的思考,决定着教师教学的组织行为。而关于这个命题思考的结果,似乎早已经存在着答案,那就是“以学定教”。所谓“学”,我认为至少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三就是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从这个意义看,我们似乎已经解决了“我们究竟该如何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这个命题了。  相似文献   

2.
洪冬玲 《考试周刊》2011,(33):182-183
如今.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而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应首要遵循的原则。而如今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化学学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闲生”,这些学困生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出现了很大的障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才把他们界定为“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严重,以致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学因生的学习参与成为一种形式,他们成了语文课堂中的旁观者,甚至其语文综合水平不升反降。那么,如何转变新课程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坚定学困生的信心和毅力;实施课堂分层教学,增加学困生表现的机会;采用个别化教学方式,对学困生开展专门辅导;倡导学生互助,以带动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等措施,来最终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改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气氛沉默而压抑,在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有的课堂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入?仔细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造成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不能畅所欲言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困生”一般是指智力与感官都正常,但是数学学习效率低下,数学学习达不到国家规定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层面,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如何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成绩?这都是笔者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几点尝试并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如何引导学困生转变态度及行为,使之喜欢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关爱学困生。用宽容去抚慰学困生心灵的伤疤。有一首诗写道.“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必须关爱、宽容学生。  相似文献   

7.
对课堂教学而言,灌输究竟是该摒弃的消极低效做法,还是应理性面对的常态教育行为?对课堂“灌输”的批评,是不是就一定带来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如果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那么即使以教育行政力量抑或名师名校模式力推的诸如“先学后教”、“限时讲授”、“少讲多练”等举措,也不会成为课堂发生质变的“救世主”。却可能在教师的无所适从中演变为形式主义的隐性服从甚或抗拒。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灌输的态度是否全是反感呢?基于学生学习生态的差异、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课程学科内涵的差异。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课堂“灌输”回归理性的天空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阿姆 《西藏教育》2010,(6):44-44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比较困难、进步比较迟缓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是教育工作重心之.一。我们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淡为关注,唯有“全面提高,面向全体”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才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让“学困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什么?学生是干什么的?对这两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是错误的。课堂不单是听讲做题,学生也不是为学习而生存。用杜威的话说:“课堂即社会,学校即人生。”我们该给孩子们怎样的人生体验?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什么基础?泽州一中的教学改革给了孩子们积极的体验、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效益,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万建中 《教师》2008,(24):52-52
所谓“学困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而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大多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习惯欠佳、方法欠妥,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对于这些学生,部分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的暂时落后,有的甚至对他们放任不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那么,到底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学困生”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得出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很多颇具创意的课堂设计或活动设计,对活跃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被激活的课堂以及大量学优生的出现,教师往往会忽略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的忽视,容易造成“学困生”的“边缘化”,而这又让“学困生”最终沦为学习中的旁观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没有改进,尤其在如何帮扶“学困生”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把学习困难的学生定为“学困生”,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与其它学生享有同等的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人本主义理念,但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较大的分化,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科“学困生”.这里面既有学生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在教学要求把握、课堂组织、交流辅导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才能减少高中学生中数学科“学困生”的产生,真正做到符合“大众数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学困生”自卑、胆怯、压抑、逆反等心理障碍的分析,提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热爱关心学生,以增强“学困生”学习信心;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调动“学困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发现闪光点实施成功教育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教学对策。实践表明,74%的“学困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极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个化学学科的教育者,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对化学“学困生”实施了以下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实在的课堂”,备课中体现朴实,教学中体现扎实,敢于暴露问题的真实;给学生一个“质疑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现在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害怕数学,不想学习数学,更不想写数学作业,尤其对城乡结合部的学困生来说,写数学作业感觉到很“恐怖”,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采取的是抄袭作业,而不肯懂脑筋独立完成作业.这样恶性循环下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愈来愈差,学生自身也愈来愈没有自信,更有逃避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布置数学作业,数学作业的量应该多少?难度应该多大?迫切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为提升学困生的数学作业水平、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一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教师关心不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要么就是另类。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必将对提高他们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20.
何为“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学习上出现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表现为不愿意学习、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妥、习惯较差、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学困生在每个学校、班级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那么,如何使学困生振作精神,改变现有学习状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