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驻华外交官发给英国外交部的报告汇编而成的《中国政治报告》整体上反映了身处中国抗战一线的驻华使节对中国抗战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报告》的系统梳理发现,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密切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早在“七七事变”之前,虽然并未洞见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正义性和先进性,但他们已关注到中国共产党抗战的鲜明立场,并认为与国民党对日妥协退让相反,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积极寻求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他们更是追踪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战,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和维护国共合作的努力,并认为敌后抗日游击战已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极力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政治报告》这些内容,反映了来自英国驻华外交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实地观察和专业研判,是从他者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有力的旁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较多关注思辨研究,而定量研究工作与国外相比,相对开展较晚和发展不成熟。通过介绍国外一项有关“孩子算术学习困难”的实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对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探讨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外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效果及其国际意义;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经验。分析和了解国外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扩大学术视野,从新的视角和更宏观的背景去观察和思考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毛泽东研究是国外中国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毛泽东研究晚于国外对毛泽东的宣传。早在20、30年代共产国际就在其机关杂志《共产国际》上转载毛泽东的著作,介绍毛泽东及中共其他领导人的生平和事迹。在各国共产党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3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的进步记者和日本民间进步人士及政府情报系统,通过收集有关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的资料,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报道性书籍。日本战败以后,利用战争期间在中国所获得的资料,出版了几部有关毛泽东的传记性著作。在所有早期对毛泽东的宣传报道中,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在西方影响最大。这部著作最早向西方人民介绍了中国共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民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从民生内涵的界定、孙中山民生主义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民生问题的启示研究、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研究、国外民生问题及启示研究等方面对近几年学术界关于民生问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与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革命与建设历程中,既有许多深刻教训,更有无数宝贵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不断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与执政经验更是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廉政理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国外优秀反腐理论成果和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关注民生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在长期改善和处理民生问题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考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渊源,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养在中国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外的隔代教养研究相对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近年来,国外隔代教养研究关注的焦点和角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关注隔代教养的各个主体、文化差异以及隔代教养的积极方面,并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共当时研究的外延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党的领导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对这些研究加以归纳和梳理,有利于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明方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致力于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民生问题”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表达了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患难、心连心的情怀,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具有解决民生问题的非凡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才问题,历来是毛泽东同志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的人才观,它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泽东人才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进一步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加强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目前有八个民主党派①,它们与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今后如何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研究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浅析。一、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国外文献较少运用SCP范式展开对保险产业组织的研究,但该范式在国外已经成熟运用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产业,国内学者借鉴并将这一范式运用于我国保险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三种:认为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匹配;在研究方向上有所创新,关注竞争力和开放条件的引入,关注效率及影响因素;支持传统理论的政策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7.
《老年教育》2011,(7):15-15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从此,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新的起点和目标,指引着中国发展的方向。今天的人们在浏览中共党史时,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一次竟是在国外召开的,那就是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那么,中共六大为何要远涉国外去召开呢?  相似文献   

18.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及范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过探讨中国现实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问题,在范式上采用"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和"历史主义",尤其是通过"中国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知识界和政府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热点。文章认为,在20 世纪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并由此带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又一次思想大碰撞.论争双方围绕当时的中国该不该发展资本主义和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这两大焦点问题,回答了中国贫穷的根源、应该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要不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以及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等当时国人关注的问题.这次论争不仅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原则,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出路问题的探索,而且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主体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