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资源,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领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丰富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拓展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提高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通过建设红色文化育人校园环境、戏剧教育共情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入课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具有天然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熏陶力。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有效结合,能增强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净化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有效结合的途径为:用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充实德育内容;践行红色文化办学育人,彰显学校德育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小学传承红色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集中体现为红色文化话语转换不足、红色文化活动创新不足、红色文化专业人才不足、红色文化精髓内化不足.中小学校可依托研学旅行这一教育新形态,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重要保障、明确抓手、坚实基础和崭新平台,从调适话语转换、浸润红色文化,创新活动方式、融汇红色文化,多措并举育才、宣扬红色文化,言...  相似文献   

4.
刘文超 《江苏教育》2022,(62):26-29
中国红色动画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新时代又涌现出一大批兼具先进文化理念与艺术观赏体验的优秀作品,而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堂在选好、用好红色动画电影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红色动画电影发展历程、当代优秀红色动画电影的特征以及红色动画电影的应用等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关于优秀红色动画电影赋能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思考,以期为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堂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红色音乐文化渗透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并在分析当前红色音乐文化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红色音乐文化渗透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民族地区酉阳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极为宝贵的财富。酉阳县各中小学在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方面有值得肯定的做法和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酉阳县中小学如何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提出几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蔡开炳 《成才之路》2012,(24):81-82
正一、红色文化教育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以四渡赤水为代表的泸州红色文化的精神的内涵,主要是坚定信念、英勇善战,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因此,泸州红色文化是新时期最好的大中小学德育资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最好素材。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正处于个人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对永州中小学红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不同角度对永州市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升永州当地中小学生的整体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真正实现永州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的贫乏是普遍现象,但农村中小学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各种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可以为小学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将红色文化与小学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使红色文化有效的丰富小学生的思想,对于小学生优秀思想道德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一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艺术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给,在中小学剪纸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对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底色。红色教育课程是实现红色教育目标的主渠道,红色教育不管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文化层面有利于赓续红色基因,社会层面有利于提升国家认同,育人层面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时代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加强红色育人课程建设,多维度构建中小学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做到目标聚焦价值体认、内容符合学段特点、实施整合多方资源、评价坚持多元全面,从而传承时代基因,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好的育人价值。增城区作为广州市红色文化发展圣地,有很多地方性区域红色文化。以地方区域红色文化引领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对提升师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地方红色文化引领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观摩活动、展示活动、主题班会、总结评价等。  相似文献   

13.
陆平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0-124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与南通教育文化密切关联:她在教学中注重撷取南通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开发"野外情境课程",成为情境教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建离不开南通教育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南通教育文化的内涵。厘析其间的关联性对于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土教育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中小学通过红色教育为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坚定正确的信仰、养成良好的品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以胶东半岛红色文化传承为抓手,通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与探索,构建多种类型的红色教育主题课堂,打造“红色剧场”系列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15.
苇甄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5-130
地方教育和地方、地方人的关系,是地方教育文化研究的中心课题。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也是南通教育的文化标识。南通教育之乡和近、现代南通城适以相成、共生共荣;南通教育之乡和南通乡人的品格相辅相成、共同冶炼。自觉反思南通教育和南通城、南通人的文化关系,是加强教育之乡建设、不断推动城市改革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2023,(5):21-22
<正>赣州市赣县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探索出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6+1”模式,构建起“五红”培根铸魂育人体系。“6+1”模式以“传承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强调知行合一。“知”即采取读、写、演、唱、绘、寻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表现为诵读红色经典、书写红色作品、演绎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描绘红色画卷、追寻红色足迹和践行红色精神;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教育是塑造城市文化精神的关键手段和内容:它不仅传播知识,更传承与创造了文化。在南通现代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中,教育及教育建设成果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南通通过转变教育目标、扩大教育对象、注重培养师资等举措打破旧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建构真正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文化。城市文化精神不但要继承、积淀,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滋养与丰富。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一种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独特的先进文化形态,井冈山红色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红色文化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的有效载体,更是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举措。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就应该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创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媒体载体,实现学生党员与红色文化全方位对接。  相似文献   

19.
李玉江  王蕊 《文科爱好者》2023,(6):82-84+87
在国家重视“四史”教育的背景下,加强中小学生的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基础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收集、整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在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观培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基础教育的路径多种多样,文章提出了有效融合地方红色资源与国家课程、开发地方红色资源校本教材、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家校共育促进红色教育等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以革命歌曲、红色经典歌曲为代表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立足红色音乐文化内容与教育功能,深入分析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内在机制与重要意义,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张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