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语实践,立足于语文课程的宏阔视野,指向语文课程的本体特质,指向语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更指向诗意的言语人生。其课程视角,从“儿童母语”走向“言语人生”;精神旨归,从“阅读本位”走向“表达本位”;内容甄选,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实践路径,从品味“语言”走向习得“言语”。言语实践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站在了语文的本体立场上,观照言语生命的蓬勃成长,是自赎,更是新生。  相似文献   

2.
自主阅读是指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要有目的地阅读,并能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表现为“爱阅读、能理解、善应用”。“慧阅读”自主阅读课程指向培养幼儿终身阅读素养。文章围绕“慧阅读”自主阅读课程的实施氛围、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梳理归纳自主阅读课程有效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名字——动态生成,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告诉每一位老师: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形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也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4.
美国20世纪30至60年代是一个处于大转折的动荡时期,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背景,深受英国保育学校的影响,这时期的美国学前课程开始全面关注儿童情感的发展,强调儿童个体潜能的发挥和自我表现.20世纪40、50年代出现为将来学业做准备的“阅读指导课”,可被视为主情主义时代的一股逆流,它预示了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此次课程变革的发展趋势是从实用走向自由,具体表现在课程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走向“个人本位”;课程目标从“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走向“表现性目标”;课程设计从“问题中心”走向“儿童中心”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需从“短线”走向“长程”:注重过程性指导,体现对整本书阅读进程的整体观照;观照不同阅读活动的设计,保障整本书阅读层级的循序渐进;提供策略与工具的支持,强化整本书阅读方式的自如切换。“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需从“浅表”走向“深度”:梳理整本书内容,打好深度阅读的根基;组织话题交流,铺设深度阅读的路径;创设任务情境,创建深度阅读的场域;编制阅读评价单,提供深度阅读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概念为本的教学,是以课程概念性理解为中心,通过提出本质问题,促使学生协同思考、探讨重要思想观点、建构理解概念框架活动的概念驱动教学。在以指数级数量增长的知识时代阅读《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一书,应坚持以观念为中心、从目标走向概念,建构“知识”“过程”结构、从知能走向概括,进行概念为本设计、从教学走向课程,为深度学习理念落地、大概念教学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依据 (一)活动心理学“从动机走向目的(motive to obiective)”的规律 感悟式英语阅读教学依据“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一心理学规律,确定阅读对象,安排阅读训练步骤,把英语教学变成一项真正由动机支配的活动。阅读训练方法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活动心理学“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规律,是英语阅读训练的主要策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即时     
《中国德育》2013,(22):4-4
德国:6年内一个孩子“打”3次“阅读疫苗” 爱批判、爱思考,几乎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标签,与之对应的一个好习惯则是阅读。德国培养阅读重视从娃娃抓起,6年内,一个孩子要“打”3次“阅读疫苗”。  相似文献   

9.
黄利华 《成才之路》2012,(15):30-31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立足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认知观、人生观、生活观以及价值观。从“教阅读”走向“教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全科阅读的内涵全科阅读即全学科阅读,是当今教育改革实践下催生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词。顾名思义,它由全学科和阅读两方面组成。“全学科”指向阅读的全面,阅读内容覆盖所有学科,阅读不再是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专有的任务,也是数学、科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其他非语言学科的重要任务。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阅读”的要义进一步扩大,从认知性阅读(通过阅读,能对课文中的字词、句子或全篇作出最初的直接的字面意义的理解和记忆),走向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范围上说,更加关注科学性阅读、思想性阅读、艺术类阅读和生活类阅读等;从实践性上说,关注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去完成应用性阅读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课程督导作为保障课程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面向203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督导应集中反映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和数字化转型时代趋势,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纲”和“数据为基”督导新理念;从重构督导目标、创新督导形式、拓展督导范畴和改进督导结果四个方面优化督导职能,以高质量课程督导保障高质量课程实施;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走向规范化;夯实队伍力量,走向专业化;树立共同愿景,走向协同化;基于技术支撑,走向数字化;超越单位限制,走向区域化,推进新时代课程督导形态变革。  相似文献   

12.
“双减”背景下,如何为语文教学提质增效?课题组遵循教材特定主题单元,开展基于“快乐读书吧”之下实施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探寻主题阅读教学点,在课本与课外读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通过“以文带书”“以书带类”“以类带多元”等模式,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使阅读从“自由化、浅阅读”逐渐走向“课程化、深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叶青  陈祥 《湖北教育》2023,(2):17-18
<正>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读好的书,就是与有智慧的人进行交谈,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时时牵引着读者的情感。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从“读通”逐步走向“读懂”,最后走向“读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还需要一个反刍过程。这样,读书的人才能从“读进去”中“走出来”。整本书的阅读分享课旨在让学生在回味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升华情感,并以此丰盈每个参与分享的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国15套语文试题各具特色,但令人眼睛一亮的应是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它不仅考查了理解性阅读能力,而且考查了创造性阅读能力。这标志着高考现代文阅读已开始从内敛走向发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内走向文外。北京卷第Ⅱ卷的现代文阅读中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阅读题。该题的题干是:“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是:“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从选文内容可知,作者对“通才”持肯定态度,即认为人的各项才能可互相促进;而题目要求谈谈“个人”的看法,而且要求联系文本之外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能考查了学生联…  相似文献   

15.
一、理论依据(一)活动心理学“从动机走向目的(m otive to ob-jective)”的规律感悟式英语阅读教学依据“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一心理学规律,确定阅读对象,安排阅读训练步骤,把英语教学变成一项真正由动机支配的活动。阅读训练方法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活动心理学“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规律,是英语阅读训练的主要策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二)体验教育理论体验就是一种情绪、情感、想象。情绪往往伴随着生理的一些表现,情感更强调内在的感受。广义的情感概念把情绪、感受、体验、感觉都包容…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儿童阅读一直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抓手,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双减”以来,盐城市松江路小学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儿童阅读全面融入课后服务,建构起“学科+阅读”“阅读+服务”“课内+课后”融通式双赋能体系,从“全科、全员、全程”三个维度系统推进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建设儿童阅读课程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邵佳明 《现代教学》2011,(7):126-126
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不但是校长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的应然追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然使命。本文从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来谈学校的课程领导。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地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统编教材使用以来,儿童阅读已经呈现出泛在化、课程化、策略化、课堂化的趋势,这个趋势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推动实现“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教育担当。  相似文献   

19.
提高乡村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既是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办公平而有质量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乡村幼儿园园长的调查和访谈显示,其课程领导力现状表现为:有课程理念但课程建设方向不清,有课程实施但专业领导不够,有资源开发愿望但合力不足,有课程文化但建构意识不强。改善现状的提升策略包括课程解读力要从“思想”走向“实践”、课程实施执行力要从“管理”走向“领导”、课程资源开发力要从“个力”走向“合力”、课程文化建构力要从“自由”走向“自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发展的风险始伏于动因之中,“爱”是刺激高校发展根本的内在动因。至深的“爱”使高校使命走向僵化;执着的“爱”使高校反应变得迟钝;裂变的“爱”使高校组织遭遇离散;变异的“爱”使高校方向出现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