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艳 《教育》2024,(8):10-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课标》)从四个方面阐释“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关于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二者的关系,《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标》提出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22)”]与以往的课标[主要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相比,有很多新的内容。本文从教育导向、课程理念、编排结构、核心示图、二级词汇作简要的导读。一、新的教育导向课程标准的制定离不开国家的教育政策指引的方向。此次“义教课标(2022)”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一起颁布的,在各学科的课标的“前言”中全文转引了课程方案的“前言”。  相似文献   

3.
一、新《课标》的理想《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  相似文献   

4.
<正>《义教课标(2022)》与时俱进,在传承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改。除了本系列导读(一)中的新旧对照,教师还需要关注《义教课标(2022)》中很多细节方面,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更多关联和落实,从而达到“以细微处见精神”,“以细节定成败”的效果。关注课标的细节,将其运用到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需要教师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到面的思考能力,具有依据课标理论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从《义教课标(2022)》中选取一些不同类别的细节进行重点讨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郭泉源  朱旭 《福建教育》2022,(19):17-20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高度聚焦历史育人功能、初高学段融合、学习方式转变、全新评价标准等视角,内容实践性更强,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科评价、教育研究等领域的一体化推进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11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高中课标”),对义教课标2022年版进行结构化解读,总结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 ,不少有志于改革的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探索 ,截至《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务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总称《课标》)颁布 ,已经涌现出十几种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方法 ,如钱梦龙的“模仿———创造”训练体系、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刘、高原的“三级训练体系”、章熊的“语言———思维”训练教学法和周蕴玉、于漪的“文体为纬 ,过程为经”体系等等。不一而足的“作文法”尚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随…  相似文献   

7.
研讨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批判性的思维,开启新的认知与实践,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更好地体现了研讨课的这一本质。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全面探索和深入考察可以更好地把握研讨课的目标及要求。本文为《Seminar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报告》的研究报告,主要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主要内容、方法,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重点探讨了批判性思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2008,(6):49-49
问:《纪昌学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纪”为什么要读jǐ(第三声)?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实施,昭示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理念的载体。长期以来,朱自清先生的《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中《春》的呈现方式为依托,透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教材(以下简称“大纲”教材)中同一篇文章呈现方式的比较,从一个侧面解读“课标”,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0.
人教课标七(上)语文教材《散步》的课后练习一是这样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这是一个设计得非常漂亮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让我们想到了课标中“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标理念、落实核心素养是推进课标学习的最重要目标,围绕素养立意的教学研究也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各类研修和培训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高中课标》和《高中大纲》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异同。得到以下结论:《高中课标》层次化处理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选择性;《高中课标》进一步强调“空间向量”的工具作用和应用价值;《高中课标》鼓励学生更多地理解“几何代数化”的发展趋势;《高中课标》旨在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相似文献   

13.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4.
<正>王崧舟老师的《母鸡》一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跟之前所上的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反映出王老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深度落实。王崧舟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在学习领会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同时,围绕王老师的《母鸡》一课,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标志着始于2005年6月、历时6年半的课标修订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数学课改向纵深推进的“集结号”已经吹响.2011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比较,具有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相较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从三维目标走向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融于课程目标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三会”是总目标、长远目标,“四基”与“四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同时素养形成能促进“四基”“四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183;教材&#183;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刘莉 《湖北教育》2022,(8):8-10
<正>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相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认识负数”这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较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版课标的相关描述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而在新课标中,明确把“认识负数”移到了第四学段(初中),但在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综合与实践”板块中增加了与负数相关的“主题活动1: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该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在真实情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