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角色定位,而且是对当代中国青年为国奉献、砥砺奋斗的殷切期望,要求新时代有志青年要有“使命担当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结构群体不断发展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不断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强化新时代研究生思想引领,拓展研究生思政育人新路径,拓宽研究生实践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学校仪式作为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内在机理主要包括凝聚、激发情感,规训、整合行为,展示、构筑信仰这三个方面。学校仪式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应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要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注重对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家国情怀。学校仪式能够凭借激活集体记忆、增强身份认同和打造文化符号的方式来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仪式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主要有:革新学校仪式开展理念,凸显家国情怀的引领作用;提升学校仪式主体素养,协同推动家国情怀的养成;强化学校仪式技术支撑,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拓宽学校仪式展演空间,构建家国情怀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反思日常中激发家国情怀、在理性辨析中坚定家国情怀、在自觉践行中外化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对家乡地域的空间归属感,对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家国兴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家国情怀教育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5.
刘林祥 《教师》2019,(15):7-8
时下,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家国意识,缺乏理想信念。基于此,利用学校氛围,从德育方面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时代未来主人的责任担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本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动学习家国情怀的动机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家国情怀培育的校园氛围;多媒体平台运用有待加强。因此,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平台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维持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在分析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后,提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大我"中实现"小我"的价值意义,践行报国之志,为民族复兴伟业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平 《学周刊C版》2022,(14):112-114
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一项关键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既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文章主要探析了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顺利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和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不同的时代其具体的表现和特点是不同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而精辟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教师应理清家国情怀的概念认知、具体表现、实践行动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史实分析、人物解读、阶段对比、实践投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家国情怀的认识,可能大部分学生,甚至老师对这一素养的理解也不是很明确。"家国情怀"事实上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对待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大爱情怀,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第一利益,舍小家为大家,遵从集体利益。是一种对自己国家产生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国家建设奋斗不息,为民族崛起而不断努力。初中语文教育能够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其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爱国、爱人民、爱党的思想观念。本文就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激发青年责任与担当的不竭力量,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不同历史阶段的家国情怀也有着不同的内涵。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现实问题,要传承家国情怀的合理内核,引导其积极转变;要从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培育入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践行新时代家国情怀;要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家国情怀升华。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肯定了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提出学习党的建设经验,争取更大荣光的倡议,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是广大青年的重要责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使家国情怀的深厚情感根植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家国情怀是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的基础和起点。本文拟从中国民族主义切入,谈谈家国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教学用真实的乡土资源,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精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社会价值体认。本文从实践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展开探究,力求为历史教师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景梅 《学周刊C版》2023,(30):109-111
高中政治教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文章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等角度,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并以紧跟时代要求、优化课堂模式和开展实践活动为基础,明确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以挖掘乡土资源、引进家庭资源、巧用时事政治、创建多种教学模式、开展课程主题等活动作为具体对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意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过程渗透家国情怀内容,符合历史学习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精选教学活动、延伸教学训练,为学生学科学习认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本文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科教学规划做深度探究,以期能...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期党的教育的总方针。历史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更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职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筑牢学生历史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启东沙地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充足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启东沙地文化素材,研究家国情怀培养路径,用具体生动的历史素材诠释家国情怀。在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启东沙地文化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