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意义]为国内预印本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推动国内预印本平台建设实践的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及网络调研法,研究概述国内外有关预印本研究与相关实践的基本情况,从特征规律、认知发展、与期刊关系、质量控制机制、影响力评价、实践应用6个层面展开综述。[结果/结论]国内外预印本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学者更加关注预印本与期刊论文之间的关系、预印本的质量控制机制及其影响力评价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可以开展有关预印本平台声明内容的规范、影响力评价的系统性探索以及普通预印本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当前全球学术交流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正积极探索预印本平台建设路径,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与使用情况。[方法/过程]面向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及预印本平台的认知程度、对预印本平台的功能需求与使用情况、对预印本政策的需求建议3个层面,并从概况、年龄、角色、学科等多个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科研人员对于预印本交流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不同年龄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使用预印本平台的行为有一定差异,国外预印本平台是目前我国科研人员的首选。我国科研人员普遍认为,制定预印本政策对促进我国预印本交流、预印本平台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应重视提升青年科研人员认知、关注用户需求差异性、完善平台功能、构建多层级的预印本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4.
电子预印本的特点与检索功能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电子预印本和电子预印本库的特点和检索方法,在与电子型期刊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子预印本在研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梳理国际预印本平台发展现状与态势,以有助于预印本平台未来建设,构建高质量学术交流体系。[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国际上125个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年份、所属地域、载文量与所涉学科、主要运营方属性和功能开发程度等6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结论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运行,预印本平台整体呈现出影响力逐渐显现、学术交流增值服务不断创新、利益相关者协作模式更加多元等态势。基于上述态势,对预印本平台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为预印本平台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以预印本为载体、预印本平台为媒介的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可有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动力保障。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以文献调研结果、主流预印本平台网络调研数据、相关事件与案例分析等多重证据为支撑,阐明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多层次系统构成及互动机制,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预印本的保留观望、预印本平台和期刊出版社的分立以及预印本在主流学术体系中的游离,阻碍了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微观、中观和宏观生态系统的互动共生。为破除上述障碍,应增强科研人员对预印本的认同,促进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社的协同,并推动预印本融入主流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预印本平台建设策略,文章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面向我国人文社科各领域学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特征、使用情况与主要诉求。调查发现:我国人文社科学者对预印本平台存在多种顾虑,了解程度和使用率较低且存在结构性差异,偏向于使用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平台,使用意愿以乐观积极和保留观望态度为主,对预印本平台的诉求集中于期刊推荐、快速发布、著作权保护、学术评价体系认可等方面。建议综合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策略推进预印本认可政策体系构建,重点提高人文社科领域资深学者对预印本的认知,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先导推广预印本平台的使用,强化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研产出大幅增加,对新成果的优先发表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出版效率成为科技期刊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预印本平台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出版服务满足了尽快共享科研成果、指导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本文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预印本平台的出版服务内容、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现有的同行评议和出版服务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期刊创新出版服务、增强办刊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放科学运动推动了学术出版生态的变革与重塑,是全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以预印本平台为代表的开放获取平台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平台数量在不断攀升。【方法】预印本平台的出现使得期刊、图书等出版生态链有了更丰富的结构和更多的角色,应该说是将形成更丰富的知识服务业态,带来新的机遇,预印本平台的发展对建设世界创新高地、集聚一流创新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结果】文章对比分析国内外预印本平台特点,总结国内预印本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结论】国内预印本平台可以采用重塑观念推广、与学术资源开放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研产出大幅增加,对新成果的优先发表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出版效率成为科技期刊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预印本平台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出版服务满足了尽快共享科研成果、指导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本文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预印本平台的出版服务内容、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现有的同行评议和出版服务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期刊创新出版服务、增强办刊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交流方式--电子预印本介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阐述了预印本的产生、发展,介绍了中外几个预印本系统,以及对所引发问题的思考,并对预印本以及预印本系统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具有重大价值: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主体意识,鼓励原始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传播体系,提高话语优势;塑造哲学社会科学开放交流生态,破解垄断难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呈现知识全景。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建设应以重建学术交流与传播新生态、支撑三大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秉持以学术共同体为中心、以法规制度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理念;其建设总体框架可从思想层、组织层、机制层、制度层、管理层、业务层、技术层七大构成要素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发展历程,在技术革新和学术交流范式变革的背景下,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作为开放科学交流方式,正在相互融合,通过合作共赢,形成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科学交流生态。[方法/过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场景下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包括学科领域内的预印本与开放出版协同发展生态研究、出版社推动的预印本服务生态研究和预印本融入论文数据库生态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对二者协同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合作具有互补性、发展具有稳定性等特征;对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生态机制提出推进策略:出台相关即时开放政策,推动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融入学术社区与论文“数据库”系统,构建开放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国家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实现科学共同体学科化运营;遵循国际标准,完善预印本与开放期刊发布发表衔接流程。  相似文献   

14.
预印本在网络环境下的复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为预印本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同时现有出版体制的弊端促使预印本作为交流系统时效性一种平衡机制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以arXiv为例剖析了预印本的运行机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其在学术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预印本的使用与Ingelfinger编辑政策、研究峰值相关。  相似文献   

15.
雷雪 《编辑学报》2022,(6):662-667
预印本是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预印本发展对学术出版体系的积极作用,归纳了现行的科技期刊预印本政策,以及设立预印本编辑、将论文同行评审与预印本开放评论相结合等创新实践;探讨了预印本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流程,以及预印本平台与单刊建立合作关系、科技期刊出版商开辟预印本专区等融合发展模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预印本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快预印本相关政策制定、建立预印本与科技期刊平台的互通互联机制、推进同行评审与开放评论相结合的论文审查模式应用等,以期促进新型学术出版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预印本系统: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世炅 《情报学报》2004,23(5):547-552
本文从预印本的产生发展开始 ,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应用站点的使用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种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 ,讨论了目前预印本界最关注的资源共享问题。笔者同时还介绍了“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建设情况和功能特点。文章最后对预印本以及预印本系统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应采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介绍电子预印本的含义和国内外电子预印本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了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电子印本文库为预印本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可靠的平台.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电子印本文库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包括改革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功能、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功能、保存科研智力产出功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科研资源共享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