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铃芳 《亚太教育》2021,(1):146-147
“阅读圈”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在读后活动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读后活动中“阅读圈”的具体应用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自主式分组、合作式研讨、开放式展示。以此促“阅读圈”的应用从“深耕”到“生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精读”到“生根式”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2.
启蒙一词,在词典中有两项注解:①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②普及新知识,使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由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阅读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阅读的相关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并将之普及。最后也就可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启蒙了,即使一年级学生得到阅读的基本、入门  相似文献   

3.
英语阅读变成“悦读”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需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障碍,还要为学生搭起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能体验到“悦读”的成就感。另外,建立丰富的“悦读”资源库是开“悦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学会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认读能力、理解能和、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品词评句、整体把握章、比较阅读和想象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时“手到”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人。  相似文献   

5.
怡然阅读致力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引导学生走向自觉、自信和自醒的阅读。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从阅读习惯培养做起,让学生的阅读行为走向自觉;通过“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五大阅读群的引领,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在课内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形成自主的文化传承,让阅读行为走向自醒。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阅览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但对学生的目前学习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还会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工作、生活有巨大影响。在此,仅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一、较高阅读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基本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先决因素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质上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欲望”、“阅读方法”、“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几方面,其中阅读欲  相似文献   

7.
李鸿 《现代语文》2013,(9):116-118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明确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同时,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感与心灵的目标出发,确定了优秀诗文诵读篇目,列出了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对学生课外阅读类型、阅读范围、阅读总量都做了具体规定。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广大一线教师也采取了各种方法落实学生对这些篇目的阅读,但收效并不乐观。有些专家和老师通过实际考察发现,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无序阅读”的潜在危机。当代中学生“正在经历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重要转折时期”,但他们阅读中“轻视思想、崇尚感觉、轻视严肃、崇尚调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课改背景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作用,对我国中部某省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教学策略、阅读兴趣、阅读成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未来,课程教学改革需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重视不同内容领域的阅读,凸显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情境。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个性化阅读上。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是学生开始接受到语文教育的基础,在学生的成长方面有着诸多的启蒙作用。语文是一个文化色彩比较浓郁的一门学科,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是需要阅读的,只有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感悟文学作品的精髓。本文从培养学生语文的阅读技巧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汉字,认识汉字的启蒙阶段,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章的阅读效率,奠定将来语文的学习基础。通过拓展阅读的教学方式,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内容、写法相似的其他文章,拓展到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文章针对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丽 《四川教育》2023,(20):20-21
针对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着手四方面转型,让整本书阅读走向实践阅读:从课外散读到“整体性”阅读,从自主闲读到“任务群”阅读,从点线续读到“结构化”阅读,从读写结合到“活动式”评价,以此帮助学生建构思维的结构化、以评促效“大进阶”,在更为丰富多元的阅读实践中让思维可视,让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3.
泛读是广泛地阅读,也就是“多读”。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也是“会读”。上升到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读好”。三者中“会读”尤其重要,泛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该文将试着讨论在大学期间进行英语泛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提高泛读教学质量,其中包括材料的选择,阅读技巧指导等。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统编语文教材中设置的“阅读链接”板块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认知资源,是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推手。教师应积极探索“阅读链接”的使用策略,充分利用“阅读链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启蒙读物。从入学起就引领学生阅读绘本,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的绘本,教给他们阅读绘本的方法,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行品味,提供平台让他们分享交流。这样,阅读绘本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快乐、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6.
赵秀娟 《天津教育》2013,(13):107-10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指导阅读,有效地开展阅读{舌动,注重阅读延伸,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目标,尽享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7.
阅读训练题是近年来各种考试的“重头戏”。“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为进一步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必须要在听说领先的基础上重视阅读训练这一环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诠释有很多。常常与“个性化阅读”相随的有“探究性阅读”“独立阅读”“多角度阅读”“创意阅读”等提法,几个概念之间相互阐发,但角度不一。综观起来,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有重要作用。我们有的教师正演绎着“替蝶破茧”的悲剧。教师应“营造氛围”,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以本为本”,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指点方法”,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阅读和自主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读”到“思读”到“精读”的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良好契机和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逐层、深入阅读小说,掌握小说阅读应该具备的知识,将个人的阅读感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成长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教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改进教法、丰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